IFN-γ及IL-33在EAN中的表达及P2-iMDC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525466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兰-巴雷综合症(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某些组分与周围神经组分相似的病原体入侵机体,机体免疫系统发生错误识别,产生自身免疫性T细胞和自身抗体,并针对周围神经组分发生免疫应答,引起周围神经髓鞘缺失。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 目前,GBS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但临床实践表明这两种治疗方法只对1/3的病人有效、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多种副作用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费用昂贵,因而临床应用受限。皮质类固醇则认为对GBS无效,并有不良反应,现已不主张使用[5,6]。 GBS理想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应该是抑制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建立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的同时完整的保留其余的免疫应答能力,对其它的任何免疫应答都不造成干扰。 在本试验中,我们在EAN模型诱导前给lewis大鼠皮下注射P258-73aa-iMDC,观察EAN大鼠的发病情况和并进行相应的临床评分,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髓鞘脱失情况,检测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检测IFN-γ和IL-33 mRNA的表达,从T细胞极化等方面探讨P258-73aa-iMDC干预对EAN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GBS抗原特异性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初步探讨P258-73aa-iMDC对的干预效果及IFN-γ及IL-33在EAN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方法: 1.随机分组为四组:CFA对照组(A组)-第-7天背部皮下注射1mlPBS,第0天双后肢足垫皮内注射200μl CFA乳剂;EAN组(B组)-第-7天背部皮下注射1ml 0.1M PBS,第0天双后肢足垫皮内注射200μl抗原乳剂;iMDC组(C组)-第-7天背部皮下注射含3×106个/ml iMDC的PBS 1ml,第0天双后肢足垫皮内注射200μl抗原乳剂;P258-73aa-iMDC组(D组)-第-7天背部皮下注射含3×106个/ml P258-73aa-iMDC的PBS1ml,第0天双后肢足垫皮内注射200μl抗原乳剂。 2.取大鼠骨髓干细胞培养髓源未成熟DC及用P258-73aa负载未成熟的DC。 3.制作EAN模型:以近交系SPF级Lewis大鼠为动物模型对象,双后肢足垫皮内注射200μl抗原乳剂(由含100μgP253-78aa的100μl 0.1MPBS和100μl CFA用针式匀浆器混匀成油包水乳剂)一次,免疫均在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3-0.4mg/100g)后数分钟,麻醉满意时进行。 4.结束临床观察时,分别取双侧坐骨神经组织、淋巴组织,脾组织待下步处理。 5.取坐骨神经根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 6.取部分引流淋巴结行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 7.RT-PCR法半定量分别检测四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脾组织及淋巴组织IFN-γ和IL-33 mRNA的表达量。 结果: 1.与EAN组相比,P258-73aa-iMDC组大鼠的临床表现均明显减轻。 2.与EAN组相比,P258-73aa-iMDC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脱髓鞘情况明显好转。 3.与EAN组相比,在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中,P258-73aa-iMDC可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p<0.01)。 4.与EAN组相比,P258-73aa-iMDC组大鼠高峰期IFN-γ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IL-33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 结论: 1.P258-73aa-iMDC能够有效抑制Lewis大鼠EAN病情的进展。 2.IL-33的分泌可能与EAN的发病及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建立密切相关。 3.P258-73aa-iMDC可能通过抑制IFN-γ的分泌,解除对IL-33分泌的抑制而诱导免疫耐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宫颈ASCUS中P16INK4A、ΔNP63、HPV和Bm-3α的表达情况及各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了解ASCUS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分析ASCU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生物标志物对于筛查ASCUS中瘤变亚型的价值,寻找有效的筛查ASCUS瘤变型的方法,在分子水平探索宫颈细胞早期瘤变发生的机理,并评估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宫颈早期病变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1.对2007年3月-2007年
学位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2周内海马KCC2及GABAARα1蛋白的表达,及使用BDNF中和性抗体血清(anti-BDNF)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探讨KCC2在SE及反复自发性癫痫发作形成中的可能机制及其与GABAARα1的关系,及BDNF在SE发生过程中对KCC2和GABAARα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5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0min组、180min组、270min组和360m
学位
肝纤维化是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属可逆性病变。但若进一步发展致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形成(肝硬化阶段)则不可逆。迄今为止,临床上还缺乏公认的确切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问世,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是国内外的热点与难点课题。细胞凋亡是机体清除不必要细胞的重要途径,维持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在生理条件下,细胞凋
学位
目的:(1)探讨褪黑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2)探讨褪黑素对HXO-RB44细胞上清液诱导的ARPE-19细胞内VEGF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3)探讨褪黑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周期异常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4)探讨褪黑素对HXO-RB44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利用细胞计数、MTT比色法,观察体外培养
学位
目的: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方法:将96只生后(postnatal,PN-)7d的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惊厥组,每组48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次,每次持续30min,连续6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分别于完成诱导惊厥后(afterrecurrent seizures,ARS-)1d(PN-1
目的:为探索NOR1基因在肝癌发病机制、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用cDNA微阵列技术分析利用脂质体技术转染了NOR1基因的HepG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微阵列显示上调基因进行验证,综合本室实验结果和signal transduction数据库数据绘制NOR1涉及的信号转导。方法:1.用cDNA微阵列技术分析利用脂质体技术转染了NOR1基因的肝癌He
学位
目的:1. 应用大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转染NOR1基因对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2.探索NOR1基因对HepG2细胞E-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 同时培养pcDNA3.1(+)/NOR1-HepG2(HepG2-NOR1)(实验组)、pcDNA3.1(+)-HepG2(HepG2-pc)(对照组)和HepG2(空白组)细胞,扩大培养后提取细胞总RNA,用逆转录PCR(RT
学位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血与蜕膜CD4+CD25+Treg细胞、CD4+CD25highTreg细胞在I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ICP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轻度和重度各15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色直接荧光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产妇外周血和蜕膜中CD4+CD25+Treg细胞、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比率;采用循环酶法测
学位
目的:As2O3是中国传统中药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最早应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随后研究表明其对实体瘤也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作用。本研究小组早期研究发现,1.0μmol/L的As2O3可以体外诱导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凋亡,进一步的cDNAArray,RT-PCR,Northern Blot证实细胞凋亡与As2O3干预后IEX-1基因表达下调有关。本研究拟深入探讨As2O3干预MG-6
目的:本课题是构建AFP启动子介导的HSV/TK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AFP阳性肝癌细胞株的特异性表达作用。同时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作为肝癌的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AFP基因启动子、HSV-TK基因,将上述片断插入EGFP-N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从而构建甲胎蛋白启动子调控下HSV-TK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GFP-AFP-TK,通过包裹PEG-PEI/Fe3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