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C2、GABARα1蛋白在SE大鼠海马的表达及BDNF对其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er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2周内海马KCC2及GABAARα1蛋白的表达,及使用BDNF中和性抗体血清(anti-BDNF)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探讨KCC2在SE及反复自发性癫痫发作形成中的可能机制及其与GABAARα1的关系,及BDNF在SE发生过程中对KCC2和GABAARα1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25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0min组、180min组、270min组和360min组,每组5只,立体定向侧脑室内注射anti-BDNF(假手术组注射正常羊血清),相应时间处死后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DNF蛋白的含量。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SE组(60只)和干预组(60)只)。利用氯化锂-匹罗卡品(LiCl-PILO)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E模型(SE组),在LiCl-PILO致痫前3h立体定向侧脑室注射anti-BDNF制作干预组模型(干预组),两组均选取SE后2h、6h、24h、3d、7d和14d为实验点。观察两组大鼠在SE诱发过程中的行为学差异,Nissl染色观察两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KCC2、GABAARα1及BDNF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各区KCC2和GABAARα1蛋白时空分布的特点。 结果: 1.anti-BDNF注射后3h,海马BDNF蛋白含量降至最低。 2.动物实验结果:与SE组相比,干预组SE诱发成功率低(分别为90.0%和75.6%),SE诱发成功后生存状态好,死亡率低(分别为16.67%和7.69%)。与SE组相比,干预组诱发SE所需PILO平均用量(分别为24.62±5.49 mg/kg和34.56±9.01mg/kg)、诱发SE所需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7.90±13.59min和55.86±17.48min)、Ⅲ级及以上发作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8.13±4.66min和12.77±5.06min)及10%水合氯醛总量平均值(分别为0.38±0.63ml/1 00g和0.32±0.03 ml/1 00g)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Nissl染色结果:SE组在SE后2h开始出现CA1区锥体神经元丢失和坏死,3d最严重,7d后开始改善;CA3区锥体神经元受损情况与CA1区相似,程度稍轻;门区除了锥体神经元中等程度的丢失和坏死外,还可见锥体神经元突起增多及较多颗粒细胞样的神经元。SE后3d至7d可见齿状回显著神经细胞增生。干预组CA1区在SE后2h可见极少量坏死神经元,6h-24h坏死神经元数量增多,3d时开始恢复,14d时基本恢复正常;CA3区神经元坏死出现较早且较明显,以24h最为明显,7d开始恢复;门区锥体神经元的坏死和丢失以SE后6h最明显,24h可见较多具有多个突起的锥体神经元和少量颗粒细胞样新生细胞,3d后细胞数量及形态开始恢复。齿状回24h后可见神经细胞增生。与SE组相比,干预组在SE后急性期内的病理改变相似,程度明显减轻,恢复快,未遗留明显的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尤以SE后3d开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4.KCC2蛋白的表达:SE组KCC2蛋白在SE后2h开始显著下调,6h降至最低,24h开始恢复,14d时仍低于正常。以上各时间点海马KCC2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海马不同亚区,从SE后2h开始,KCC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首先出现在CA1区,之后是CA3区,齿状回的改变较轻。干预组KCC2蛋白表达在2h显著减少,6h达最低,24h后开始明显恢复,3d时接近正常。干预组2h、6h、24h和3d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CC2蛋白在海马各区的时空分布趋势与SE组相似。干预组与SE组相比,SE后2h-3d各时间点KCC2蛋白的表达差异非常显著(p<0.01),7d和14d的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5.GABAARα1蛋白的表达:SE组GABAARα1蛋白在SE后2h-6h表达显著下调(p<0.01),24h时GABAARα1蛋白含量显著上升,至14d达到最高值(约为正常值的134.85±4.51%,p<0.01)。GABAARα1蛋白免疫阳性反应在海马不同亚区表达具有较大的差异。SE后2h开始,CA1区及CA3区的GABAARα1蛋白表达显著进行性下调,DG区GABAARα1蛋白表达则呈显著上升趋势,直至14d时仍继续增加。干预组GABAARα1蛋白表达在SE后2h达最低值,6h后上调,3d达最高值(p<0.01),7d后下调至接近正常值。GABAARα1蛋白表达在海马的空间分布特点与SE组相似。与SE组相比,干预组GABAARα1蛋白表达变化的幅度小,周期短,两组GABAARα1蛋白表达在SE后24h、7d和14d各时间点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6.BDNF蛋白的表达:SE组BDNF蛋白含量在SE后6h开始明显增加,24h达高峰,3d时开始下调,至7d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值,约为正常值的123.74±5.43%,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各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d时BDNF蛋白表达接近正常。干预组BDNF蛋白含量在SE后2h降低,6h显著增加,24h达最大值,约为正常值121.56±2.63%,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各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d时接近正常。与SE组相比,干预组BDNF蛋白的含量及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SE组。从SE后6h至7d,两组相同时间点BDNF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KCC2蛋白表达在SE后长期下调可能是SE后GABAAR介导的兴奋性作用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且可能参与了SE后海马MFS及突触重建的形成,是SRS形成的机制之一。 2.SE过程中,BDNF可能通过下调KCC2的表达来影响GABAAR介导的抑制性作用,这可能在PILO诱导SE模型急性期的病理改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Anti-BDNF干预可以通过抑制BDNF的表达,减弱神经活性依赖性的KCC2及GABAAR抑制作用的下调,延缓癫痫发生并减弱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和严重发作的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活性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MS/MS);探讨其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94例,行LP-PLA2活性及超敏C反应蛋白(hy
学位
目的:检测大肠癌中survivin和p27kip1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sur-vivin和p27kip1在5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survivin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00%,三者间比较有显
学位
第一部分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目的:应用酶消化法进行体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1-3日龄新生wistar大鼠,用0.08%胰蛋白酶和0.06%二型胶原酶重复消化心肌组织多次,收集的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混悬并过滤,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后台盼蓝染色计数存活心肌细胞百分比,检测心肌细胞活性。之后将混悬于培养基中的心肌细胞置于CO2培养箱孵育,连续观察并记录心肌细胞
学位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s,PTMC)属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众多变型之一。临床有约30%的PTMC具有很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并常以继发及转移灶为首发症状,临床危害较大。国外有研究证实BRAFV600E突变可能为PTC高侵袭细胞株形成的分子基础。本研究旨在研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学位
目的:检测CO2气腹下兔肝VX2肿瘤MMP2及CD34的表达,探讨CO2对肿瘤侵袭生长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用2.5~3.5kg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术后实验动物在同等条件下饲养1周。把种植成功后的3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气腹组(A组,n=10)、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MPi)组(B组,n=10)及免气腹组(C组,n=10)。A组、B组模拟腹腔镜手术,腹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及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stimulation,FNS)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组)、AD模型组(AD组)、AD模型+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组(FNS组)和AD模型+电刺激小脑齿状核干预组(DNS组)
恶性肿瘤是增殖失控和异常分化的细胞集合体,其发生发展与胚胎发育的生命过程极为相似。研究证实,在胚胎早期和着床前后胚胎微环境的独特性不仅对胚胎组织发挥着精细有序的调控,也能有效地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本实验着眼于中晚期胚胎微环境,从发育生物学视角探讨小鼠中晚期胚胎与恶性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旨在为胚胎微环境能逆转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理论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目的:(1)观察中晚期胚胎腹腔种植恶性肿
目的:(1)探讨MR氢质子波谱(1H-MRS)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探讨1H-MRS敏感性低的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38例乳腺肿瘤患者(全部病例均为未经治疗的乳腺原发病灶,有明显强化且经病理证实)分别行常规MRI平扫、DCE-MRI和1H-MRS检查。采用GE 1.5T超导MR扫描仪和乳腺专用表面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双侧乳腺自然下垂,扫描中保持身体
背景和目的: 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是利用超声波良好的组织穿透性、方向性、聚焦性,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聚焦在体内靶组织上,形成高能量的焦点,与靶组织相互作用产生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来达到治疗不同疾病的目的。当焦点的能量足够高时,可使靶组织升温到≥56℃,使靶组织凝固性坏死,称为高强度聚焦超声“热切除”或热消融(High intensity focu
目的:研究宫颈ASCUS中P16INK4A、ΔNP63、HPV和Bm-3α的表达情况及各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了解ASCUS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分析ASCU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生物标志物对于筛查ASCUS中瘤变亚型的价值,寻找有效的筛查ASCUS瘤变型的方法,在分子水平探索宫颈细胞早期瘤变发生的机理,并评估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宫颈早期病变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1.对2007年3月-2007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