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野生南方红豆杉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是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树种,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常绿针叶乔木,具有观赏、医药和食用等价值。因其果实呈鲜红艳丽的颜色,颇似红豆而得名。南方红豆杉雌雄异株,风授粉,适合温暖潮湿的气候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该树种对野外生境要求严格,种群天然更新能力缓慢,林下几乎没有幼苗,生长缓慢,种群呈衰退趋势。因南方红豆杉中含有紫杉醇等重要的生物化合物,在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许多疾病治疗中有较好作用,但因其紫杉醇含量较低和资源有限性,大量野生南方红豆杉受到严重破坏和砍伐。因此,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亟需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管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反映生物体所需C、N、P等元素与生态系统能量平衡,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ral carbohydtates,NSC)反映植物中碳源和碳汇之间的平衡。目前,关于不同林龄野生南方红豆杉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的研究较少。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来研究南方红豆杉植物-土壤的内在养分调控因子,阐明不同林龄南方红豆杉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及其调配机制。本文以Ⅰ级(4 cm≤DBH<12 cm)、Ⅱ级(12cm≤DBH<20 cm)、Ⅲ级(20 cm≤DBH<28 cm)3个龄级的南方红豆杉叶片、枝条和土壤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叶片、枝条和土壤C、N、P含量及计量比差异,阐明不同林龄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存及分配的影响,探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相关关系,为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保护与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林龄显著影响土壤C、N、P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C、N、P含量逐渐增加。土壤C:N均<25,土壤C:P均<200,表明土壤有机质分解不受N限制,土壤P净矿化;且有机质分解速率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2)林龄显著影响南方红豆杉N、P含量以及C:N、C:P。随林龄的增加,叶片C含量先减小后增加,叶片N含量逐渐减小,叶片P含量逐渐增加;枝条C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枝条N、P含量显著减小。叶片、枝条的N:P均<14,表明叶片、枝条生长受土壤N限制。随林龄的增加,叶片N限制逐渐减小,枝条N限制逐渐增加。(3)林龄与器官对南方红豆杉NSC含量无显著影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糖淀比随林龄增加而减小,叶片淀粉、NSC含量逐渐增加;枝条可溶性糖、淀粉、NSC含量及糖淀比逐渐减小。(4)叶片-枝条-土壤的C、N、P含量及C:N、C:P、N:P密切相关。叶片与枝条的N含量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土壤C、N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与枝条的C:N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土壤C、N、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枝条P含量与土壤C、N、P含量极显著负相关。(5)叶片与枝条的NS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枝条NSC含量与叶片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C:N、N:P以及枝条N、P含量、C:N、C:P、N:P呈显著相关,与土壤P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土壤p H等理化性质对叶片、枝条NSC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层级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者是2020.10至2022.10在医院门急诊就职的护理人员6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将30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者设为对照组,将30例接受层级管理者设为观察组,比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P<0.0
会议
TPACK为教师内化知识结构提供了理论框架,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文章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地方高校教师的TPACK能力水平,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在TPACK七个要素中,相对较弱的是学科教学法知识(PK) 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TK)。9个不同专业教师的TPACK各要素和整体情况处于中等水平,艺术学和农学专业教师TPACK能力水平偏低。各专业教师之间的TPACK能力
期刊
应用型大学的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但在教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未能结合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存在评价目标缺乏针对性、内容缺乏整体和系统性设计、评价主客体对立以及忽视教师主体发展等诸多问题。应用型大学教师评价体系既要体现教师评价“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总体要求,又能反映应用型大学教师的主体特征。应用型大学需建立分级分类的评价机制,评价结果的反馈、分析和指导机制,形成多元主体
期刊
课程思政评价是判断教学活动适应性、思政教育时效性、寻找师生活动需求性的重要手段,但具体如何实施尚在不断摸索和讨论之中。本文立足于武汉大学课程思政评价中心在评价方面的工作探索,向学界坦陈工作中的疑虑、探索和问题,以期能够得到同行的指正。文章陈述了课程思政评价可行性所面临的现实与理论双重难题,以《病原生物学》《学术与研究》两门课程为例,从思政元素的生发及融入、评价目标及生发点、评价方法及运用、评价结果
期刊
现有关于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聚焦于单边效应,较少关注其双边效应。文章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企业ESG表现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双边效应并测算出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补偿效应、抵消效应以及两者相互影响的净效应大小。研究表明:ESG表现的补偿效应(2.87%)和抵消效应(2.75%)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实际企业财务绩效高于前沿财务绩效水平0.1
期刊
教育学科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实施规律方面研究的先发优势,以理论指导实践推进。这既是课程思政工作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教育学科能够为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科学化、价值引领实效化、效果评价科学化以及教学产出学术化等方面提供操作指南和理论支持,进而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良性健康发展。
期刊
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从评价维度上看,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于教师与学生两个归口,关注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和教学能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政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的变化。从评价原则上看,课程思政评价应遵循情境化、体验化原则,力争提升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信效度。从评价方法上看,课程思政评价应以CIPP理论、态度形成理论等成熟评价理论指导实践,最终将评价结果用于反馈教学进而改进师生教学。
期刊
通过具体依据当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现状,提出问题。首先我国对ESG信息披露仍然没有制定出统一的信息披露框架和披露标准,大多数ESG信息披露依旧是自愿为主,内容大多集中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以至于出现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披露数据较少的问题;其次,管理层对ESG信息披露内容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影响了ESG信息披露实施效果,企业之间信息披露参差不齐的现象。面对时代变化的挑战,我国应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
期刊
司美格鲁肽作为体重管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可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还可以优化肌肉内脂肪,激活脂肪细胞褐变,增加能量消耗,进而降低机体体重。司美格鲁肽周制剂治疗成年超重和肥胖,能减轻体重、减少腰围,同时还能改善血脂、血糖及血压等代谢相关指标,间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好。司美格鲁肽有望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期刊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能作为重要的渗透调节剂、抗氧化剂和糖信号分子参与茶树逆境胁迫响应过程。然而,NSC的合成、代谢和转运需众多酶类共同参与完成,说明这些酶类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茶树中NSC合成、转运和代谢相关酶类参与茶树抗逆响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和深入探究NSC在茶树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