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疗效评估及预后价值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诊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可以通过恰当的临床治疗,使病情完全缓解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在治疗前对恶性淋巴瘤明确诊断与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因患者对治疗措施反应不同,在临床一线治疗后,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疗效的评估也非常重要。由于常规影像学手段如CT等自身的限制,目前葡萄糖代谢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与疗效评估更受青睐;葡萄糖代谢显像除了能够明确诊断恶性淋巴瘤外,还能提供肿瘤病灶葡萄糖代谢的半定量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实体瘤中,肿瘤病灶的半定量值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现有研究多采用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仪作为葡萄糖代谢显像仪器,但由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价格昂贵,尚未能普及,因此用于葡萄糖代谢显像的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则成为可靠的选择。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展开的,探讨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分期、疗效评估及预后的价值。 本研究分两章: 第1章: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使用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进行治疗前分期,及化疗四疗程后疗效评估。并与同期CT、骨髓活检等检查比较,探讨更为精确的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估手段。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四疗程前后同期分别行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CT及骨髓活检等检查。比较治疗前分期及治疗后疗效评估的结果。 结果:治疗前PET检查对结内病灶检出率约为90%,高于CT对结内病灶的检出率(87%),p>0.05,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ET对结外病灶的检出率为95%,高于CT对结外病灶的检出率(74%)。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使6例患者分期获得上调,未发现分期下调者;18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对骨髓浸润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Youden指数为0.69,阳性似然比为5.9,阴性似然比为0.20,阳性预测价值为76.9%,阴性预测价值为85.7%。其中33例患者有28例18FDG—CoDe PET/CT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治疗后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对治疗后残余病灶的检出率为81.3%,高于CT对治疗后残余病灶的检出率(60.4%),p<0.05。 结论: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估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对残余病灶性质鉴别的作用显著。 第2章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病灶预后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使用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检测恶性淋巴瘤病灶最高T/NT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T比值下降百分率,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资料。最高T/N值是通过ROI技术获得,作为连续型变量分析,并把最高T/N值及最高T/NT下降百分率分成低值与高值两组,分别预测其无病生存率。 结果:淋巴瘤病灶最高T/N值分布在2-29.3,与国际预后指数(IPI<2,IPI≥2)相关(p=0.03);T/N值低的分组患者生存率相对较好(p=0.022);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下降百分率≥68.8%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p=0.019)。 结论:本研究显示恶性淋巴瘤最高半定量值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下降百分率均有一定预后价值。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荷人型淋巴瘤裸鼠“冷抗体”封闭后放射免疫显像、治疗的实验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淋巴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据第八位,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80%左右,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B细胞性NHL传统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但是多数很难缓解或缓解后又复发,所以针对位B细胞NHL表面抗原CD20而研发出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给患者带来了希望,95%以上的B细胞NHL有CD20抗原的表
学位
研究目的:1、研究Bmi-1、p16INK4a和p14ARF在膀胱癌细胞株T24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2、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Bmi-1、p16INK4a和p14ARF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初步评价三者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3、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mi-1的表达与p16INK4a和p14ARF的关系,初步探讨膀胱移行细胞
目的:在建立兔VX2移植瘤的基础上,进行18F-FDG PET/CT显像研究,探索PET/CT显像的最佳时间点;了解移植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观察兔VX2移植瘤氩氦刀治疗前后PET/CT显像变化,并与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寻找氩氦刀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方法。  方法:将肿瘤细胞悬液注射到兔大腿肌肉内或将组织碎块包埋于兔的肝脏,观测局部肿瘤的生长情况,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在接种后不同的时段及注射
学位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131Ⅰ治疗前、后1年内血清TRAb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甲状腺大小及早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8年8月在我院核医学门诊接受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193例,男性52例,女性141例,男女之比为1:2.7。年龄范围为10~78岁(平均41.45±13.96岁)。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37±2.87月)。依据本组资料甲状腺重量的四分位间距,将其分为四组:
学位
目的:新AJCC的食管癌pTNM分期中,没有重视微转移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pNO期食管鳞癌血液微转移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共40名,术前已经抽取外周血做微转移检测标本,提取血液标本总RNA,将mRNA逆转录成cDNA,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液标本mmp-7mRNA(和hTERT mRNA)表达,取得MMP-7m
学位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具有某些显著的肺外效应,可能与患者个体严重程度有关。肺部特点表现为不完全可逆,常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气道炎症反应是其发病的主
研究背景及目的:PET作为一种功能分子影像技术,从分子及基因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正电子显像药是18F—FDG,主要反映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及分布情况。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变化会引起脑组织FDG代谢的改变;肠胃道平滑肌的痉挛收缩会产生肠道的显影;手术等治疗后的炎症反应会造成局部组织的FDG摄取等,这些葡萄糖代谢分布异常,可能会干扰对机体疾
研究背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球后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炎性活动期的患者眼部可表现为眼睑肿胀、眼肌肥厚、眶内容物扩张,即使进入非炎性活动期,眼外肌依旧肥厚,最终导致眼球突出。一般影像学检查只能通过观察眼部结构改变与否来判断TAO的炎性活动程度,由于免疫抑制剂对炎性活动期患者效果显著,而对于非炎性活动期患者无效,后者只
研究背景: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过去几十年中,观察到人群当中,甲亢发病率大约为0.5%,在城市居民中比在乡村人口中常见的多。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近年甲亢的发生在明显增多,各地报道不同,通过一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总发病率为3%,女性是4.1%,男性1.6%。这些虽不能说明人群总体的发病情况,但清楚的显示本病并不少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新生儿时期到老年人均可能患甲亢病
目的:比较突变型HIF-1α—Ala564-Ala803对下游VEGF、FGF2和TGF—β1等因子调节的生物学优势。研究MSCs及HIF-1α—Ala564-Ala803干预后的MSCs对CoCl2化学损害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TGF—β1、VEGF、IGF及HSP70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各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加入MSCs(MOI均为200),24小时后以RT—PCR、免疫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