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近年来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质的某些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引起国家领导的重视。我国先后出台多项体育政策法规,以促进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和提高。由于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所以学校体育改革受到国内多数学者的关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上。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研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广教学指导思想,并应用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监控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达到教学最优化;能有效促进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革;有利于科学研究。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也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我国高校的青睐,其存在形式多样,主要有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外活动俱乐部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其中由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将体育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笔者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揭示该模式的概念特征、结构体系、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让更多的人对其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引用到更多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去。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2.综合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和近年来在教育界兴起的行动研究法,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操作程序、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3.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点和适用条件进行分析与研究。 通过研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以高校的体育活动场馆为依托,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为达到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以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将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融会贯通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 2.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教育指导思想和稳定的操作程序,它以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素质为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通过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最终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 3.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我国体育政策法规为支撑,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吻合,以课内教学俱乐部和课外活动俱乐部实践经验为基础。在形式上将课内、外融会贯通,紧密结合,相互统一。在教学效果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锻炼方法,提高锻炼效果,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及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 4.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由于受学院领导者、体育教师、教学管理、场地器材设施等的影响,适合在高校中实施,但不利于在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