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控股公司法1970年修正案》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商业银行搭售的法律规制,实现了由依据传统反托拉斯法进行规制到设置特殊规范进行规制的转变。该修正案第106条被称为反搭售条款,其在适用范围、例外情形、搭售违法性要件及救济方式上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通过相关判例说理及美联储解释而得以具体化、明确化。该条款的适用范围实质上已覆盖美国所有商业银行,银行搭售违法性要件也与一般搭售违法须满足的四要件相区别开来,其弱化甚至取消了对经济力量和实质影响的要求,该条款还明确了银行搭售的三种救济方式。从立法初衷及实施效果来看,该条款在维护美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公平竞争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其也饱受来自银行界及学术界的批判,被指为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理论、过度规制及抑制金融创新等。第106条对银行搭售的规定及其适用,在美国金融政策、金融业实践及相关司法实践的交互作用下,仍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我国商业银行搭售现象一直存在,且在信贷持续紧缺和金融混业试点不断拓展的当下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银行搭售有愈加频发之势。鉴于对银行搭售之规制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银行客户及其他金融市场主体之切身利益,完善对其的法律规制实属必要。我国现行法制未就商业银行的搭售行为为特殊规范,对其的规制基本适用一般竞争法,亦有些许零星之规定散见于银监会规章及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当中。我国对银行搭售之规制,仍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确、不成体系且操作性不强,规管权责划分不明,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美国法对银行搭售所为之特殊法律规制,亦是得失利弊兼具。在完善我国银行搭售规制的课题中,笔者认为,应综合考量,兼顾效率、安全与公平,重视内部控制与外部规制相结合,避免过度规制与疏于规制,应在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现状及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审慎规制。笔者设想,未来可在商业银行法的修改中增设规范银行搭售的完整条款,或由国务院出台一部金融业公平竞争行政法规,特辟一节对金融产品搭售行为作系统、明确之规范。形式尚可再议,关键在于规定当中应明确适用范围,合理设定包括传统银行产品及监管层个案认定等例外情形,科学设置搭售违法性要件及救济方式。同时,应明确划分规管权责,加强对银行搭售的实质影响监测,避免银行通过搭售进行风险掩盖和监管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