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声信号的设备故障诊断算法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生产中,设备的健康状态与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息息相关,通过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有效的监测设备状态,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在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中,一般通过分析设备的电流、温度或振动等信号,结合经验参数判断设备的状态。其中,设备振动信号的针对性强、与故障位置的关联性好,因此振动信号逐步成为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中常用的信号类型。本文中考虑到在实际检测场景中可能面临高温、腐蚀等不利于接触式采集振动信号的因素,提出通过非接触式测量音频信号的方法弥补极端条件下振动信号采集受限的问题,并针对实际故障诊断任务中的挑战,结合设备振动和声音信号,对故障诊断算法展开研究。
  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观测或者通过设备的参数判断其运行状态,在实时性和精确性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的深入,针对生产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的准确度和鲁棒性已有显著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受到环境噪声和其他噪声影响,采集到的设备振动信号被干扰,设备故障特征模糊,导致故障分类精度降低,误检率、漏检率较高;在己知设备故障模式和故障样本数据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故障分类方法无法及时检测出未知类型异常故障状态。为解决以上问题,同时考虑到实际生产条件下设备、关键零部件的状态检测任务的需求,本文分别针对故障诊断问题中已知故障样本数据条件下设备故障分类和故障样本数据不足条件下设备异常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主要问题及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工厂环境噪声和高斯噪声影响下设备故障分类的问题,本文研究了谱峭度故障信息增强(Fault characteristics enhancement based on spectral kurtosis,SKFE)双流二维卷积神经网络(Dual-stream 2-dimens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DS2DCNN)故障分类算法SKFE-DS2DCNN。算法中提出了基于谱峭度的故障信息增强方法SKFE、振声信号双流二维特征图扩展方法以及构建了带有双流特征图融合模块和深层特征提取模块的DS2DCNN网络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SKFE方法增强了信号中表征设备故障的信息,抑制设备信号频谱中的噪声干扰,增强故障信息相关的分量,提高频谱中故障信息的显著程度。(2)提出了振声信号双流二维特征图扩展方法,将一维的特征向量扩展为双流二维特征图,特征图中包含了一维特征向量的信息以及信号帧间的关联信息,提高了特征表达的精确程度。(3)构建带有双流特征图融合模块和深层特征提取模块的DS2DCNN网络模型对设备特征图的融合和深度特征的提取,相比于之前研究中提出的故障分类方法,提高了高斯噪声影响下的故障分类精度,同时在复杂实际工厂噪声影响下得到了较精确的故障分类结果。
  2.针对强高斯噪声影响下,设备振声信号频谱特征质量受影响导致故障分类不精确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频谱优化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故障分类算法,提出了基于低阶矩谱(Lower order moment spectrum,LOMS)的故障分类算法,并在基于低阶矩谱故障特征和频谱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频谱图局部波动特征(Spectrogram local fluctuation feature,SLFF)的故障分类算法。通过提取强高斯噪声影响下区分度和鲁棒性更优的设备故障特征,提高了低信噪比条件下故障分类的精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基于LOMS的故障分类算法中,通过提取信号的频谱低阶矩特征,提升不同故障模式样本特征表达的差异性,降低噪声对特征表达的影响,提高设备信号特征表达的准确度,从而在利用传统故障分类器进行故障分类的实验中获得了精确的诊断结果。(2)在基于SLFF的故障分类算法研究中,根据SKFE-DS2DCNN故障分类算法中频谱图构建方法及基于低阶矩谱的故障分类方法中不同类型样本之间特征波形差异,通过构建的设备频谱图和提取的局部波动特征表征设备频谱的整体波形和变化趋势,提高了高斯噪声干扰下设备故障特征表达的鲁棒性,并在利用传统故障分类器模型支持向量机的条件下得到了良好的故障分类结果。
  3.为解决已知故障模式和样本数据不足条件下,无法通过故障分类方法精确诊断设备未知类型异常情况的问题,针对样本在特征空间内分布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多分支层级高斯模型(Multi-branch hierarchical gaussian model,MBHGM)异常检测算法和抗体群优化人工免疫系统(Antibody population optimized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APO-AIS)的设备故障异常检测算法,在缺乏故障样本数据条件下,通过构建的异常检测模型实现对设备的已知工作状态的精确识别,同时可有效检测出设备发生的未知类型异常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MBHGM设备异常检测算法中,针对样本在特征空间内近似服从高斯分布的情况提出了MBHGM异常检测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了多分支特征高斯子模型完成对样本得分的评估以及层级得分高斯子模型实现根据样本得分判定样本的类别,相比于高斯混合模型和多元高斯模型,该算法在保证检测精度的条件下,简化了训练模型参数的过程,且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和实用性。(2)针对样本分布不服从标准分布的情况,提出APO-AIS设备故障异常检测算法,通过对算法的迭代进化、群体选择及判定区域划定方法的优化,提高了抗体群的质量以及判定区域自由度,提高了模型针对样本分布不符合标准分布模型情况下的适应性,从而达到精确检测设备状态和异常事件的目的。
  考虑到实际诊断任务中不同的客观条件,本文提出的故障诊断算法既适用于针对振动信号的设备故障诊断任务,又可以应用于基于音频信号的设备故障诊断问题中,在保证诊断精度的基础上拓展了故障检测方法的适用场景。在本文中,通过公开的轴承振动数据和利用高精度音频传感器采集的实际生产设备运行音频数据,验证了提出的设备故障分类算法、异常检测算法及相关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其他文献
锌-空气电池(ZABs)因其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被称为21世纪最具开发前景的绿色能源之一。然而,用于阴极处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贵金属纳米材料电催化剂,因成本高和耐久性低等缺点影响了 ZABs的商业应用。当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的过渡金属负载杂原子掺杂碳纳米材料(M-N-C,M=Fe、Co、Ni、Cu等)是能够满足高效的氧电催化反应要求的候
学位
研究背景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是药物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可以克服传统化疗药物特异性缺乏、靶向性差和副作用大等缺点。其中,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肿瘤靶向策略,通过利用体外物理刺激因子和体内内源性肿瘤微环境来实现药物在肿瘤区域的靶向释放,减少化疗相关毒副作用,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青睐。相比于正常组织,肿瘤微环境具有一些显著特征,如酸性pH微环境、肿瘤相关酶的高表达、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学位
能源是支撑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随着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由于电化学储能器件可解决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间断供给问题,大规模电化学储能关键新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碳泡沫具备三维多级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轻质、高导电性、强耐腐蚀性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等优点,在以钠/钾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电
学位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全球性问题,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快速识别和检测在医学检测和治疗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微型化、构造灵活以及成本廉价等特点,在许多要求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响应时间快和成本低的领域中非常具有吸引力。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生物科学以及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开发出了多种生物标志
锂硫电池由于其出色的理论容量(1675 mAh g-1)、高能量密度(2600 Wh kg-1)以及低廉的价格,被视为具有潜力的储能体系之一。但是,许多关键性问题,尤其是多硫化锂(LiPS)的穿梭效应,对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对于满足实用需求的高载硫量锂硫电池而言,这种影响更加严重。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将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中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多种具有独特催
学位
学位
由于热稳定性、环境稳定性差等本征特性的限制,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太阳能电池虽然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光电性能,但其较差的湿热稳定性阻碍了商业化的实际应用。纯无机钙钛矿材料应运而生,研究者以无机阳离子铯(Cs)取代甲胺等有机基团,获得了更强的热稳定性、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更长的电荷扩散距离和更大的理论开路电压。然而,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光伏性能优异的立方相结构常温下不稳定
学位
能源消耗的与日剧增和化石燃料的日渐匮乏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使得新型清洁能源飞速发展。核能作为一种洁净的低碳能源,在全球能源供给中所占的份额正逐年增加。铀是目前最重要的核燃料,保障核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足量的铀资源。随着核能的快速发展,全球对铀资源消耗和需求逐渐增大,传统的陆矿难以满足对铀的长期需求,预计铀燃料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海水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铀供给源,海水中铀的储量大约有45亿吨,如果
随着尖端科技的飞跃式发展,新型飞行器和可重复使用高性能航天器的研发工作一直是各国航天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制高点,其中热防护系统中涉及的热防护材料是关乎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先进热防护材料向着具有轻质、高效、耐高温、抗烧蚀、抗氧化、可重复使用等综合性能的方向发展。在高温工业领域,现有的隔热材料隔热性能相对较差,存在隔热层厚度大、密度高、空间利用率低、温场均匀性差、设备能耗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高温工
学位
微/纳机电系统(Micro/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NEMS)是一种对晶体材料进行微纳加工,使其具有特定的机械性能后集成到电子电路的工业技术,它的操作范围在微/纳米尺度内。随着我国向自主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进一步深化,M/NEMS已经被成熟应用到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交通、医疗等领域。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M/NEMS在大数据时代的物联网系统(I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