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屑反应器对模拟农业地表径流的氮去除及CH4、CO2排放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缓解农业土地地表径流引起的水污染及气候问题,本实验研究旨在分析以木屑为主要碳源的生物反应器对模拟农业地表径流中氮的降解以及过程中CH4、CO2的排放状况。通过利用当地木材厂产生的木屑作为碳源、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作为载体,构建的生物反应器对农业地表径流中的氮去除进行尝试,拟减缓水污染和调查碳排放。本文研究结论主要有:(1)木屑的静态释碳过程结果显示香杉木屑的释碳能力优于铁杉木屑。香杉木屑的释碳量在13d开始稳定,出水TC浓度稳定于64±3mg·L-1,TOC浓度稳定于61±4mg·L-1,CODCr浓度稳定于102±1mg·L-1。香杉木屑本身释放的氮含量于13d之后稳定(0.86±0.06mg·L-1)并低于铁杉木屑(1.06±0.03mg·L-1)。(2)含有300g木屑和200m L不同泥水比的污泥的木屑反应器动态释碳过程结果显示,泥水比为1:2的污泥与香杉木屑共同作用的释碳效果较佳,最大释放TC浓度可达79.65mg·L-1,TOC浓度可达20.82mg·L-1。为了脱氮效果更佳,实验选取额外添加0.2g·L-1的C6H12O6作为补充碳源。泥水比为1:2的污泥与香杉木屑共同作用脱氮效果较佳,出水中TN最大降解率可达94.70%。(3)木屑的静态释碳过程中,木屑与不同泥水比的污泥混合反应器中CO2排放通量均值排序为:木屑+污泥(1:0)>木屑+污泥(1:2)>木屑+污泥(1:3)>木屑+污泥(1:4)>木屑+污泥(1:0)>木屑+污泥(1:1);CH4排放通量均值排序为:木屑+污泥(1:3)>木屑+污泥(1:4)>木屑+污泥(1:1)>木屑+污泥(1:0)>木屑+污泥(1:2)>木屑。(4)不同流量进水实验结果表明,1.34m L·min-1进水的起始添加污泥(泥水比1:2)作用于木屑生物反应器的TC、TOC释放量较为稳定且最高;起始添加污泥(泥水比1:2)作用于木屑生物反应器的最佳脱氮结果可将TN浓度由30.04mg·L-1降至0.85mg·L-1,整个运行周期内的TN平均降解率达81.16%。木屑与不同泥水比的污泥混合反应器中CO2排放整体均值比较结果为:木屑>木屑+污泥(1:2)>木屑+污泥(1:0)>木屑+污泥(1:1)>木屑+污泥(1:3)>木屑+污泥(1:4);CH4排放整体均值比较结果为:木屑+污泥(1:4)>木屑+污泥(1:1)>木屑+污泥(1:3)>木屑+污泥(1:0)>木屑+污泥(1:2)>木屑。(5)工艺优化(重力流式→折板式生物反应器)实验结果中,折板式反应器脱氮完成的同时TOC剩余量为2mg·L-1;起始添加污泥(泥水比1:2)作用于折板式木屑生物反应器出水TN的平均降解率为96.25%,略高于重力流式生物反应器的TN平均降解率(96.08%)。起始添加污泥(泥水比1:2)作用于折板式木屑生物反应器CO2和CH4排放总量均高于重力流木屑生物反应器。本实验可为农业地表径流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拓展农业上水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复杂隧道四通八达,火灾位置多样,火源下游分支众多,导致高温烟气影响范围广且难以控制。为兼顾排烟效率和经济性,并减少排烟井等设施对隧道上部区域的影响,在复杂隧道中仍可采用纵向排烟。但是如何对其进行纵向排烟设计,学术界研究得较少,工程界积累的经验不够,相关规范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条文。若采用不合理的纵向排烟方案,不经济的风机选型和不合理的风机匹配方案将会增加初投资和运营费用,甚至导致火灾造成的危害比常规隧
为了缓解地面交通拥挤的状况,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建设或规划了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Urban Traffic Link Tunnel,简称UTLT)。UTLT由主隧道、支隧道组成,主隧道位于城市地面以下,并通过支隧道与地面道路和地下停车库联系起来。在实际工程中,UTLT为了满足规划建设需求,主、支隧道之间往往存在多种不同的分岔角度。对于采用纵向通风排烟的UTLT,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将在主、支隧道内蔓延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没有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具备多个独立的电机驱动系统,可灵活实现驱动轮间的转矩分配,为直接横摆力偶矩控制等先进底盘控制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此外,基于分布式驱动结构,电动汽车可实现多个底盘控制系统(如主动转向、主动悬架)的集成,从而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动态性能。然而,在多个底盘控制系统同时工作时,若没有合理协调各系统的控制作用,则各系统可能产生冲突,从而影响控制效果甚至使控制系统失效
核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已被证明可有效地增强化学治疗和放疗效果。然而,目前大多数PARP1抑制剂的主要问题是它们缺乏对PARP1及其最接近的家族蛋白亚型PARP2的选择性。NMS-P118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PARP1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它与PARP1的结合力强于PARP2,并且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出色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在本文研究中,为了了解
利用激光降低原子分子气体温度的激光冷却技术把碱金属原子气体等被降低到微开甚至纳开的量级,为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费米子简并系统开辟了道路,从而发展出了基于物质波光学的精密测量技术以及量子仿真平台。然而,除少数原子之外,元素周期表上的大部分原子都无法被激光冷却,为解决该问题,双色光绝热冷却技术被提了出来。该技术的原理利用原子气体与双色光场体系的绝热能级处能级交叉的朗道塞纳隧穿效应,把原子气体的动能
全新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响应与适应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早-中全新世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促进了东亚季风区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但中-晚全新世以来整体趋凉的气候给人类活动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西辽河流域地处现代东亚夏季风北缘的气候敏感带,位于我国现代农牧交错带,也是我国重要的史前文化区之一——燕辽文化区的核心地带,在中-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气候衰退背景下,以夏家店下
近年来,由于我国不断提升城镇化速度,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成为加快城镇化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此外,大量排放污水的同时也生成了大量含水量将近95%的污泥,因而在解决此问题的过程中,与污泥脱水相关的研究不容忽视。本课题拟采用低温紫外光-H2O2耦合引发聚合手段获取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相互作用的产物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并将其应用于市政污泥絮凝。通过红外光谱学(FTI
三峡水库自蓄水以来,水库干支流水体水文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水流速度减缓、滞留时间变长,导致营养盐滞留,水华频发事件(干流及支流如澎溪河等)多有报道。目前的研究多针对于水华期间藻种演替情况,藻类和营养盐、溶解氧等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水华预测及防治等。对于水华期间浮游植物和温室气体通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藻类光合固碳效应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通过在澎溪河回水区进行原位监测,分析研究区域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复杂,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普遍难以模拟长江上中游的夜间-凌晨降水、下游江淮的清晨为次和午后为主的降水双峰,且东南沿海午后强降水峰值模拟偏早。已有研究指出夏季降水日变化的模拟对于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取有着显著的区域敏感性,多是定性的指出模拟的偏差主要与对流参数化方案中最关键的闭合假设存在的缺陷和区域依赖性相关。同时,这些研究多是基于不同的模式和物理过程等,缺少基于统一的模式
许多氢化物在高压下有很高的超导临界温度。由于高压下的材料合成和观测表征十分困难,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结构搜索方法是研究氢化物高压相的强大工具,许多氢化物高温超导体都是首先由计算预言,然后由实验合成的。关于二元氢化物在高压下的超导性质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氢化钼高压相的超导性质尚未得到任何研究。使用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和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结构搜索方法,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钼-氢化合物在高压下的结构和物性,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