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二里头遗址夏代人群的分子考古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代是中国传统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然而尚未发现证实夏代存在的文字考古证据,其真实性一直未获得国际普遍认可。二里头遗址地处中华文明起源的腹心地区,横跨夏商换代的历史时期,是探源中华文明和研究夏商分界的关键性遗址。考古界对二里头遗址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对其出土的陶器、青铜器、兵器等物质文化资料以及墓葬方式、建筑结构等社会考古学方面,并通过相关遗址、相关文化的比较来推断夏代社会形态。但是对于该遗址人群的构成、来源及去向等问题,一直还存在着诸多疑问和争论,却无法通过传统考古学方法予以解决。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分子考古学手段,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人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剖析,进而与数据库中其他世界范围内古今人群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以探讨二里头夏代人群的遗传构成、人群历史动态与去向等问题;同时对照史料记载中的夏代人流向,验证夏代存在的历史真实性。   本课题组前期从河南二里头夏代遗址采集了40例个体样本,严格遵循分子考古学操作标准,成功获得28例个体的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序列,其中27例通过高变区Ⅰ和编码区划分了单倍群。本研究通过分析该人群的线粒体遗传结构,主要包括高变区Ⅰ序列的变异模式、单倍群类型与频率分布、共享单倍型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结果均显示该遗址人群主要与亚洲人群接近,尤其是东亚东部和中国西北地区部分人群;另外发现该遗址人群具有多个母系谱系,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对该遗址人群进行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二里头夏代人群经历过人口扩张和空间扩张,解释了该遗址人群多母系谱系、高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为进一步探讨二里头夏代人群的去向,我们采用群体遗传学方法比较了二里头夏代人群与世界范围内其他109个古今人群(其中42个中国群体)、共计7,732条个体序列,结果显示该遗址人群与东亚人群聚在一起,表明其为东亚起源,且后代也应分布在东亚人群之中。之后我们在东亚范围内又比较分析了二里头夏代人群与其他47个东亚古今人群、共计2,999条个体序列,通过主坐标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三种模型算法一致显示二里头夏代人群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山东、山西)汉族、西北(陕西、青海)汉族及少数民族、东北(辽宁、内蒙)汉族及少数民族,以及日本本州、韩国、外蒙古蒙古人群遗传关系非常近;与南方人群和阿依努人遗传关系较远;与偃师商城古人群和外蒙古匈奴时期古人群遗传关系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由此结合史料与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对夏代人的流向做出相应的科学推论,即夏代人群部分留在了当地、部分向西北迁徙、部分向东北迁徙、以及部分东渡过海,不支持部分史料所记载的阿依努人和浙江一带是夏代后裔的说法,与商代人及匈奴人的关系尚待验证。   上述几类与二里头夏代人群遗传关系密切地区的人群,包括中国北方人群、日本本州、韩国、外蒙古蒙古人群,共计22个群体、1,669条序列,我们又进一步对其重建群体NJ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二里头夏代人群与内蒙东部蒙古族、山西汉族和山东青岛汉族位于一个支系上,提示夏代人对这些地区人群的基因库有更大的母系遗传贡献。   本研究首次利用分子考古学手段对夏代人群进行了研究,并且与大范围的世界各地古今人群共同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使用多种基于不同参数的分析方法相互验证,得到了一致的分析结果。不仅为解读夏代人的去向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水平的证据,对夏代存在的真实性提供了自然科学的佐证,而且为复原中国古代人群遗传结构、迁移模式及研究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形成积累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其他文献
黄瓜(Cucumis sativusL.,2n=2x=14)是人们经常食用的瓜果蔬菜,黄瓜特有的清香味香气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清香味主要是来自于9个碳(C9)的醛——反,顺-2,6-壬二烯醛((E,Z)-2,6-nonadien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多媒体通信受到网络带宽的限制,因此,其应用的关键在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研究大脑皮层发育对于了解大脑结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有指导性意义。大脑皮层神经元经历分裂、分化、迁移与成熟,形成神经环路。其中,树突形态的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音频存储和传输方法。音频压缩编码的算法很多,它们的复杂度、音频压缩质量以及压缩比都有很大的差别。近年来,利用人类听觉系统的
设计、制备和测试是集成电路产业中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环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亚微米工艺的出现,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规模和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设计复杂性也不断增
Android系统是以Linux为基础的开源操作系统,从最初的Android手机,到平板智能终端设备,目前已经应用于多种领域。本文研究的是具有Android系统的智能模拟机顶盒,并且在此平台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liometrics)利用人体本身具有的物理特征(如指纹、虹膜、脸型、掌纹等)或行为特征(如步态、签名等)来确定个人的身份,是当今身份识别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
随着功率电子学的迅猛发展,高品质的电力供应成为全球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单纯提高电力供给能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抑制谐波对公共电网的污染。所以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和高次谐波电流成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电源系统的功率因数改善和高次谐波抑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正是在广泛研究国际上现有的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改善和高次谐波抑制电路的基础上,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CAD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网络流媒体应用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早已不满足单一的媒体形式。流媒体以其快捷、直观等优点正被广泛运
传感器作为信息的感知、转换器件,是各种检测设备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领域[1]。电路仿真就是把电子器件和电路模块以数学模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