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芪降糖颗粒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可达60%-90%。目前DPN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主要包括代谢障碍、自身免疫因素、血管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在临床治疗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元醇途径活性作为关键机制,目前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领域研究甚少。导师娄锡恩教授根据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的理论,又结合临床实际观察,提出了以“肾虚血瘀,毒损脉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并对此制定了“解毒活血,益气补肾”的早期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葛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变化;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醛糖还原酶(AR)活性等情况,以探讨葛芪降糖颗粒作为AR抑制剂对DPN患者防治的临床意义。进而探讨“解毒活血,益气补肾”法的疗效机理,为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万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为期2周的基础治疗,(具体为: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胰岛素降糖治疗)。2周后,进入实验观察阶段,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8周;治疗组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葛芪降糖颗粒治疗,治疗组患者每曰服颗粒剂两次,一次一袋,治疗8周。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DPN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AR活性。结果:(1)治疗组DPN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明显得到改善;(2)治疗组AR活性受到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空腹血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解毒活血,益气补肾”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抑制DPN患者的AR活性,改善DPN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其他文献
背景: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可引发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危重疾病。60岁以上的病人,即使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的发现
2000年2月~2002年2月,作者对42例非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者随机分为直接拔管和堵管1~2天后拔管(传统法)的两组病例进行观察比较,直接拔管法比堵管后拔管法更具有安全性.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逐步深入,国内大宗粮食产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大豆产业是开放最早,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粮食产业之一,其国际竞争力的演变、影响因素以及
在起重机定位防摇优化控制研究中,由于桥式起重机定位防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强耦合、非线性模型复杂系统,系统的实时性能差,传统的PID控制器往往难以进行高精度定位,防摇控制也并不
农户是农业与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农户综合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户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了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对应分析方法
尽管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许多改进,但在土地征占用、土地流转、宅基地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改革探索的空间。因此,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
目前,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一般都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结构不合理、编制说明粗放等问题。本文根据农业科研项目预算评审工作实际,浅谈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的体会。
《园林植物基础》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应深入分析《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内容多而杂、学时少、教学
Scott提出的规制维度、规范维度和认知维度三要素动态匹配模型是经典的制度理论模型。同时,创业机会理论目前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机会感知、机会识别、机会发现及机会创造等不同
通过对氮、磷化肥不同施用量在啤酒大麦甘啤4号上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河西走廊种植甘啤4号化肥用量为N112.5kg/hm^2、P20575kg/hm^2时,产量可达7937.5kg/hm^2、蛋白质含量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