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现代首饰设计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饰作为同时具有实用和装饰特征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标志之一,并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首饰设计在发展中需要继承和发展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征。在科技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则将失去自己的文化个性,变成邯郸学步。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本身就具有独具特色的思想文化等待我们继续继承和发展。主张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也是古今人类造物的理想追求。中国传统艺术活动在“天人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创作出很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产品。当下对于现代首饰的发展与创新,依然需要“天人合一”理念的指导。本课题将试图从“天人合一”思想的独特性出发,其独特性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然本真的特点,传达出从顺应自然,到追求自然本真的整体思维。文章首先在思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其在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的运用体现,其次,结合现在首饰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首饰设计理念、材料、造型和肌理中的运用和体现,最后寻求“天人合一”思想与首饰设计的共通联结点,结合毕业设计的三个系列为具体实践,进一步传达如何将“天人合一”的理论追求融入到首饰设计中是本文思考的重点,为首饰设计今后的发展提供具体的创作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苎麻衣料在中国纺织史上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地位,1958年,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4700多年前苎麻织物残片,目前苎麻在中国有重庆荣昌、四川隆昌、江西万载、湖南浏阳四大种植生产地。目前学术界对苎麻关注点也多集中在纺织、农业、经济、科技四个角度,侧重于苎麻种植开发,贸易往来,利用科技改善苎麻纤维特性等,对苎麻衣料历史应用只在部分文献提及。基于此本文以中国传统苎麻衣料应用为切入点,总结归纳分
百货业态的出现与变化,是消费者与消费方式变化的最直观体现,王府井百货作为我国百货业的缩影,见证了我国实体零售市场的调整与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商品的更新换代,百货新兴业态快速发展、顾客多元需求的影响,许多百货企业遭遇了瓶颈,陷入了困局。曾经在市场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王府井百货也难逃经营低迷的噩梦,如今进入了转型的深水区。但近两年,线下消费持续升温,百货业再次迎来了突围的机会,对经营模式的探索
智慧、正义、勇敢、节制构成的四大基本美德和以信仰、希望、爱组成的三大神学美德共同构成中世纪伦理道德中的重要观念一一七大美德。本文围绕中世纪道德观念中的七大美德在图像中的表现,研究美德是如何从抽象的伦理概念到视觉化的图像这一转向。美德作为抽象概念,产生于古典文明之中,并被中世纪的诗人和艺术家以拟人化手法予以表现。中世纪的图像制作者以视觉图像代替抽象文字,将美德表现成在灵魂中与恶斗争的女英雄,抄本奉献
透光珐琅作为珐琅工艺的分支,因其独特的透光性被艺术家所喜爱,早在“新艺术”运动时期,透光珐琅工艺顺应“新艺术”运动自然有机形态的装饰风格而受到当时首饰艺术家们的追捧。本文试图通过现代首饰艺术的全新理念结合传统透光珐琅工艺,探讨透光珐琅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可行性。本文从透光珐琅工艺特色及现存艺术品的赏析中,探索出透光珐琅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应从它独特的透光性入手,区别于其他工艺下首饰的微型雕
音乐疗法是一种以心理治疗理论为基础的调理方法,通过用音乐的特殊形式来达到对人体内在平衡的目的。在现代社会胃病高发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脾胃调养的重视程度也日渐剧增,相较于具有一定程度副作用的药物疗法,音乐疗法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调养方式。本研究从五行音乐之宫音入手,结合实验研究、调查统计分析,对宫音调养脾胃予以系统地探讨。本文首先对五行音乐疗法的作用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而后重点对宫音调养脾胃的方法及原理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国家进入消费社会,商品的非物质性价值得到了强调和突出,娱乐和享受主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消费文化越来越盛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身体越来越成为流行的消费品和自我认同的核心。本研究以消费文化,身体美学和视觉文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西方当代身体首饰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消费文化对当代关于身体题材首饰的影响,从中寻找到身体题材的首饰作品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表现特征。全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
本论文是以湘西永顺山区土家族村落——列必洞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列必洞村民居的建筑形式、建筑空间的现场调研、实地测绘和分析,以及对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的深入调查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的记载等,对当地的民俗文化等的深入研究,试图通过对列必洞村吊脚楼民居的空间环境及列必洞村居民居住生活行为的研究,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来揭示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室内外空间环境的现状及其特征。本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以
松柏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精神符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在历代绘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魏晋至明清,松柏在画面中的地位从山水画中的补景角色,到宋元时期文人画家用以托物言志的载体,再到明清成为吉祥符号。松柏题材越来越独立的出现在画家的作品中,它在画面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本文首先从历代松柏题材的作品入手,分析画面中的松柏形象。由此推理松柏在画面中的地
二战结束以后所形成的当代艺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变得无比自由,而当代的概念边界也日渐模糊,当代理论更倾向于是一种叙事理论,是以不同角度为当下的艺术意识形态甚至全球化时代下定义后输出信息的表达方法。而当代的首饰艺术对于如此的表达有着许多其自身所独有的特色,通过形式语言以及材料,佩戴方式来讲述一个真实或想象的故事,以此种方式用以托物言志诠释艺术家对人或事的思考,通过艺术首饰这样一种微妙的形式语言将
空间本身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可以由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的三维意识概括表达,早在几千年以前古人便以“天圆地方”表达对世界空间的认知。空间伴随着雕塑艺术的产生,雕塑家在雕琢塑造客观物质的同时赋予材质一种新的空间构造,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将空间这一理念融入到雕塑作品中。雕塑空间包含实空间、虚空间、意念空间,又有正、负空间与虚、实空间的等同说法。本文以学术文献为参考,以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基础,将正、负空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