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闹枝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200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闹枝铜金矿床是一座有望勘探为中型金矿的浅成热液中硫化型矿床,它发育在延边斑岩-浅成热液矿集区内。该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对于解释延边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其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流体地质、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工作。矿床地质研究揭示:闹枝铜金矿床10条含金性较好的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中;赋矿围岩主要为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与刺猬沟组安山质火山岩;矿化类型包括自然金、自然银、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辉铜矿、贫铁闪锌矿、方铅矿等,围岩蚀变类型包括钾硅化、绢英岩化、高岭土化、青磐岩化,在绢英岩化蚀变带中可见少量冰长石;成矿过程分为石英-钾长石±辉钼矿阶段(Ⅰ),黄铁绢英岩化阶段(Ⅱ),黄铜矿-黄铁矿-金-石英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Ⅴ)等五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阶段Ⅰ的包裹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流体特征,阶段Ⅱ-Ⅴ的包裹体具有浅成热液矿床的流体特征。阶段Ⅲ-Ⅴ对应的均一温度区间依次为200~400℃、200~360℃、160~340℃,整体集中于280~320℃,反映古深度为1230~1350m;阶段Ⅲ-Ⅴ的盐度区间依次为3.05~16.63wt.%Na Cl、3.85~17.00wt.%Na Cl、1.39~13.55wt.%Na Cl,整体集中于4~10wt.%Na Cl。主阶段(Ⅲ、Ⅳ)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的还原、近中性流体;阶段Ⅲ中由于深度变小、压力减弱而引起的沸腾作用使流体中的Au(HS)2-、(Cu Cl)~0和Cu Cl—发生分解,形成Au沉淀、黄铜矿以及H2S、CO2等气体,阶段Ⅳ大气水的大量混入以及反应中的去气作用加快了矿质沉淀的进程。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矿床金属硫化物Rb-Sr定年结果为124.6±2.7Ma,与早白垩世刺猬沟期(125.8±2.5Ma)的火山活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发生在125~123Ma,略晚于花岗闪长斑岩(126.82±0.86Ma)及花岗斑岩(126.01±0.81Ma)的侵位时间。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早白垩世侵入杂岩(130~126Ma)具有与大洋俯冲作用有关的岛弧和埃达克质岩浆属性,起源于新元古代岩石圈地幔或下地壳,且岩浆演化过程中有较多地壳物质混入。幔源岩浆可能为该矿床提供更多的Au、Cu元素,而壳源岩浆则主要贡献了Pb、Zn元素。综上所述,从成矿作用的源-运-储角度出发,早白垩世早期在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作用下,板片及其上覆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母岩浆;同时,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镁铁质岩浆,形成辉长闪长岩;在持续底侵作用下,下地壳熔融产生岛弧钙碱性岩浆,在地表就位形成花岗闪长岩岩株;三个端元的岩浆(埃达克质岩浆、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发生不均一混合,在矿区内形成富矿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在125Ma左右,深部残余岩浆释放成矿流体,沿北西向次级断裂上升并在浅部富集、沉淀成矿。
其他文献
电铸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制造特殊形状工件的加工技术,在精密模具制造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电铸制备的电火花工具电极多为带精细图案或形状复杂的铜电极,其形状、组成成分、表面粗糙度、耐腐蚀性等因素都会对电火花电极的加工性能产生极大影响。为了减少加工过程中铜电极表面花纹的纹理损失,提高其硬度和耐腐蚀性,本文选用酸性硫酸铜体系,添加巯基化合物作为晶粒细化剂,探究了不同分子结构的巯基化合物对镀液和铸层性能的影响及作
汽车轻量化一直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它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质量的比重都非常高,因此车身轻量化研究是现代车身设计及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重要内容。在汽车结构中采用轻质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手段,并且将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在合适的部位使用适当的材料是最具性价比的方案选择。胶粘连接技术可以解决由于不同材料之间的力学性能差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因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成本低、可持续性好以及可回收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针对这些领域对于纤维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在纤维复合材料表面通过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分别制备了含P、N以及P、N、S的阻燃涂层。该涂层附着力高、柔韧性好、反应速度快、不产生有害气体,符合绿色阻燃的发展要求。本文通过对复合材料表面UV固化阻燃涂层的固化过程、阻燃性能进行分析,阐述了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转向系统的功能安全越来越完善,线控转向系统拥有改善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和提高车辆稳定性的优点,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分也被分为不同得级别,从低级的驾驶辅助到高级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控制器对转向控制得方式也从“人机共驾”向以“机器为主”过渡。论文从这两项背景出发,研究了线控转向系统在接受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控制器控制时的受控策略,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织构会对材料的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晶粒取向变化以及位错滑移等微观塑性变形行为对揭示材料宏观塑性变形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方法(CPFEM)作为一种研究材料微观形态变化的工具,近年来已经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铝1060为研究对象,使用Voronoi方法建立了多晶光滑模型与粗糙模型,在变形过程中对搓捻成形圆棒形工件材料的微观变化进行研
型材柔性三维拉弯成形工艺是将柔性制造理念与型材的三维弯曲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型材柔性三维拉弯成形将传统的整体模具离散成一系列位置独立可调的辊式模具头体,使其方便调形,并由此减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型材柔性拉弯成形模具组成的特点,使得型材与辊式模具之间存在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由此会导致型材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的形状变化产生差异,并会直接影响制件的成形质量和精度。同时由于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的受力状态不
氢能是21世纪发展潜力最大的清洁能源。氢能的推广与应用对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氢气存储和运输环节的高成本、高能耗、高风险等问题制约了氢能的发展。在线供氢技术是一种集氢气制取和储运为一体的氢能利用方式,特别是在应急电源、野外探测、单兵作战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Al-Ga-In-Sn为代表的低熔点金属掺杂的铝合金是一种理想的块体在线供氢材料。虽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
渤中19-6构造区位于渤海湾盆地的渤中凹陷西南部,2016年于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中获得高产油气流,成为渤中凹陷重要的油气增长点。研究区内潜山无论在时代、埋深、岩性、储层类型、储层特征等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论文在对潜山岩性、储集空间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力学试验,结合构造背景,寻找研究区裂缝型储层的成储机理及控制因素。论文从渤中凹陷渤中19-6构造区9口钻井的岩芯、璧芯观察、薄片镜下鉴定入手,对变质岩潜山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位于松辽盆地西部,与中央凹陷带,东南隆起区共同构成松辽盆地,从上个世界开始,已有许许多多的地质研究学者对松辽盆地内部特征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前人们证明在研究区内有丰富的石油储藏区和铀矿成矿区。因为铀矿床主要集中在沉积沙体上,所以研究西部斜坡区的沉积系统非常重要。本论文以收集许多地质资料的工作为基础,应用沉积相、沉积体系等沉积学的学科知识为抓手,结合构造地质学,地层学进行详细分析
吉林南部夹皮沟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东北缘重要的太古宙出露区,区内新太古代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的变质表壳岩发育,对其开展变质作用研究,对于确定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的构造演化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区内金矿等矿产资源的研究提供新太古代变质岩的基础资料。本文选择吉林南部夹皮沟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并以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变质岩岩石学、岩相学、矿物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