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文学作家的主体意识研究——以《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为例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在关于非虚构文学的讨论中,“真实”却受到诸多质疑。本文以非虚构文学“真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主要依托《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考察非虚构文学作家的主体意识介入、呈现以及审美效果。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梳理了非虚构文学的研究现状,界定了非虚构文学和作家主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提出关于非虚构文学真实性问题的疑问。第一章从非虚构写作前和写作中两个阶段入手,阐明作为实践主体的作者在非虚构创作过程中主体意识的介入方式,指出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主体的介入达到增强文本真实性的效果。首先,指出在非虚构写作前,作家主要通过实地研究、亲历体验、史料考据等方法介入现实。其次,阐明在非虚构写作中,作者通过独特叙事策略的运用,将客观真实和历史真实转化为文本“真实”。第二章侧重对《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作品进行细读,依据现实类和历史类两大类非虚构书写,分析非虚构文学作家主体意识在文本中的呈现形式,探明作家的精神向度。首先,在现实类非虚构文学作品中,作家侧重关注底层、女性和生态,呈现出鲜明的底层意识、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其次,在历史类非虚构文学作品中,作家则集中书写国家民族类大历史、被遮蔽的“小历史”以及作家的个人成长史,融入了作家的微观历史意识和反思历史意识。通过前面两章的分析,在第三章中,主要沿着现实主义和启蒙话语对文学真实观念的探讨路径,归纳非虚构文学中,作家主体意识介入、呈现之后,作家主体视野内为我们建构出的“真实”的图景。包括乡村和城市底层的底层世界图景,国家民族史和民间历史两个维度的历史空间图景。第四章主要反思作家主体意识与非虚构文学创作的问题。首先,说明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存在部分作家主体过度介入导致真实性引起争议的问题。其次,阐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因为作家主体定位导致文本叙事伦理存在争议的问题。最后,论述在文化消费的冲击之下,有的作家打着非虚构的幌子,实则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而写作,使主体性陷落到文化消费主义浪潮中。结语部分主要在对文章的总结基础上,表明非虚构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对当下非虚构写作做了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李睟光的《芝峰类说》作为百科全书式之类书,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朝鲜朝中后期的学术风气与诗学特色。它不仅囊括了丰富的文献学资料,也承载着李睟光的诗学思想,得到中朝文人的高度赞誉。本文以《芝峰类说》征引中国诗话为切入点,着眼于三个维度对李睟光其人其书进行论述:首先,秉承“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本文探寻了李睟光的为人品性、学习经历、出仕经历,着眼于李睟光著书缘由,考察朝鲜时人对李睟光的评价与对《芝峰类说》
学位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一译冯尼格特或冯内果,是美国“黑色幽默”流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的后现代人道主义作家。冯内古特自称卢德分子(Luddite,仇视科技发明的人),他本是技术的拥护者,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反思技术发展对于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性。为了批判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反驳当时甚嚣尘上的技术理性至上的观点,冯内古特将明显的批判意识融入到小说创
学位
深圳体育产业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体育市场的发展环境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命运,体育市场的法律环境是市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的环境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法律环境的优化是体育产业与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目前深圳市的体育市场的法律环境不容乐观,为了促进体育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就必须依赖健全的法制和法治环境,因此本研究以深圳市体育市场法规制度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历史分析法、比
学位
五四时期,在“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的推动下,茅盾踏上儿童文学之路。茅盾是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他与孙毓修一起最先编译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由此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同时茅盾打破了之前用文言文介绍童话的惯例,开创了儿童文学的白话文时代。“五四”以来,儿童文学普遍赞颂儿童、沉溺儿童世界,茅盾确立了对儿童文学的理性态度,注重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以此指引儿童走向生活之路。茅盾的儿童文学观念及其实践,秉
学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或将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开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要理解该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价值追求,积极探索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
期刊
近20年来,以中国大陆以外的“多种华语”使用者群落及其文化生产(包括电影、美术、文学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华语语系”(Sinophone)理论,已成为北美汉学界最具挑战性的激进理论表述之一。“华语语系”以大陆学科建制中的“华文文学”及其背后的“国族文学”(National Literature)范式为其潜在论敌,通过挪用西方后殖民论述的“去中心”视角,解构近代以来中国文学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由此
学位
学位
施蛰存的小说中,存在着明显对立的两个空间:一个是化名为×州,实则是其曾经生活过的杭州、苏州和松江等地,另外一个则是灯红酒绿的上海都市。光怪陆离的欲望都市上海与周边传统质朴的乡土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都市洋溢着车水马龙的喧哗,小城镇和乡村则充满自给自足的宁静。因此,恬静安逸的乡村不自觉地成为都市人被繁忙生活“挤压”后的精神疗救之所在,同时乡村文明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占主导地位的都市话语影响,加上乡村文
学位
武王克商作为先秦历史上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从西周开始到汉代初期,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文献对此都有所记载。如《尚书》《诗经》《逸周书》《左传》《古本竹书纪年》《史记》等,都对武王克商进行了丰富的书写。因此文章将目光聚焦于这一热点问题在秦汉时期文献中的文学书写,综合运用传统文献与新出土青铜铭文的资料进行论证,将文献中对武王克商故事的书写进行比较分析和梳理,以对武王克商故事在秦汉时期文献中的书写
学位
金云楚乃朝鲜王朝后期的诗妓,一生创作了二百四十五题三百三十六首汉诗;于1831年嫁与身份显赫的金履阳为妾,因诗妓出身的特殊性,其交游广泛,还参与创办了朝鲜第一个女性文学社团——“三湖亭诗社”,在朝鲜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云楚奇玩》和当前收金云楚诗最全的《云楚堂诗集》作为文献基础展开研究,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正文又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