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知识界以“文化抗战”的方式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这其中突出表现之一即是中学本国史教科书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书写。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不绝于耳,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之文化观莫衷一是。三十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国民政府发起旨在以儒家文化进行价值重构的文化复兴运动,该运动除了有构建其统治合法性和树立政治权威等考量外,亦有恢复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凝聚人心共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知识界以“文化抗战”的方式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这其中突出表现之一即是中学本国史教科书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书写。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不绝于耳,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之文化观莫衷一是。三十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国民政府发起旨在以儒家文化进行价值重构的文化复兴运动,该运动除了有构建其统治合法性和树立政治权威等考量外,亦有恢复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凝聚人心共同抗战的意图。在此背景下,中学本国史教科书肩负了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重任。1937年全面抗战后,学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国民政府对历史教科书的传统文化书写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全面抗战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对抗战时期本国史教科书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写进行审视,以探讨当时中学本国史教科书对中华传统文化书写的基本情形、特点、意义及其局限性等。1931—1937年间是中学本国史教科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书写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日军侵略步伐的步步紧逼,知识界有相应的反应,如文化界采用戏剧、音乐、影视等多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战。在这些文化新动向中,1935年的本位文化论战值得关注,因为其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再次回归大众的视野。国民政府亦基于抗战情势将教育方针的重点由三民主义教育转为民族精神教育,中学本国史教科书借助史学与考古新成果,努力书写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以发扬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这一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的中华传统文化书写侧重于物质文化层面。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学本国史教科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书写上升到了新的阶段,它更加清楚地阐明中华传统文化的演进过程。在日寇全面侵华的战争环境下,国民政府实施战时教育方针,更加注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配合抗战建国的使命。政府对教科书的审查也趋于严格,本国史教科书对传统文化的书写表现出糅合官方意识形态的新特征。这一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对传统文化的书写更加注重精神层面。抗战时期本国史教科书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书写,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下,国民政府发动文化复兴运动,以及史学界、文化教育界对传统文化产生新认识之下发生的。中学本国史教科书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写从早期的探索、片段式的阐述,逐渐发展至系统的、较为完整的论说,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全面抗战前后中学本国史教科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书写,旨在说明抗战时期本国史教科书在文化抗战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发挥的独特作用。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背景下,学习者面临着两大客观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碎片化的知识以“迷你”的方式传播,这必将影响人们的时空观。微时代学习,即“微学习”,是这一变革的重要产物。国外对于微学习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十余年,国内微学习的研究比起国外起步稍晚。目前对于微学习的研究国内外主要聚焦在理论探索、相关技术、应用范围等领域,并在各个研究领域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和深入,但是涉及到微学习的应用设计和评价领域的研究,
本论文是依据毕业创作《丝路风华》而阐发的观点与总结,论文以吕斯百的油画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构图、色彩、意趣三个方面对吕斯百油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赏评,并结合自我创作过程,从上述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毕业创作。吕斯百是20世纪的绘画大师,他早期的绘画风格受欧洲现实主义画派影响,后期逐步拥有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主要特色是朴素、雄浑,画面简练而有力。吕斯百善用灰色调,笔触技法朴实无华,画风明朗而稳重,用色
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以语料为语言描写起点或以语料为验证有关语言假设的方法,其研究基础为语料库。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语料库建设和语料库驱动的研究取得了迅猛发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支撑。但是针对母语为蒙语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几乎没有,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角度,目的是为了建设可用于蒙授英语专业笔语能力研究的数据资源。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1)如何建设
贫困问题在全球具有普遍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临近,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制定脱贫攻坚战略,不断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贫困发生率大大降低,农村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大解决。然而,精神贫困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一个重要阻力,反贫困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阶段。本论文主要研究农村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选取江西省D县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发现
盆景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随着各国的文化交流,后流传于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当下,盆景艺术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而喜欢日本盆景的人越来越多,因此盆景相关的企业也应运而生,该领域对于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笔者将自己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盆景相关的用语以及翻译经验等做以总结,希望对今后在该领域的翻译人员有所帮助。本实践报告是2017年4月至11月期间,
童话是儿童文学一种重要的体裁。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王尔德一生只创作了九篇童话,却展现了独特的王尔德式的唯美主义理念,其作品堪称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作为唯美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王尔德童话无处不体现着美学要素。而翻译美学理论与王尔德的美学思想恰好具有独到的契合之处。该理论将文学作品看作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的美的集合体,而翻译的任务就在于再现这两个系统不同层面的美学
在学术语篇的构建过程中,元话语可以帮助作者使用恰当的方式表述研究内容,使文章脉络清晰、逻辑连贯,说服读者赞同所论述的立场和观点。元话语名词研究是最近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研究的热点之一。元话语名词(metadiscursive nouns)指的是在文本中以类似于元话语的方式建立作者——读者互动,同时兼顾人际互动和文本交互功能的名词(Jiang&Hyland,2016)。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本研究发现对
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然效度研究一直是语言测试与评估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围绕外语考试,尤其是德语考试中听力理解测试的效度分析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离不开听力过程难于测量的特性及效度这一概念的复杂性。本研究从交际语言测试角度出发,立足于美国语言测试专家Cyril J.Weir的语言测试效度分析理论,运用Weir提出的社会-认知测试效度验证框架,对德语专业四级考试(PGG:Prufung fur Ge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进一步提升中学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学校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浙商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是其所体现的艰苦奋斗精神、诚实守信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蕴含着
声调作为汉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在四声中,上声不仅是公认的最难学习的调类,也是最难教的调类。因此关于上声教学的讨论也由来已久,不少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只限于理论的探讨,还很少有人用声学实验来验证。本文拟以凯瑞文法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三年级的两个班采取不同的上声教学方法,一个班使用全上教学,另一个班使用半上教学。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听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