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稳定乃是一种反映金融系统功能能够正常发挥,整个金融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趋势,它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更应是一种既包含正常增长又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概念。任何对这种趋势或状态的过度偏离都构成对金融稳定的威胁(或金融不稳定),这种过度偏离主要包括:一是金融系统内部某部分过度增长(泡沫)而导致的系统崩溃过程;二是金融系统内部某部分的严重萎缩危及系统的可持续过程。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与生俱来的。就好比一个婴儿的诞生,其健康问题也相应“诞生”。为此,针对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人们早已针对多种情况分别从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探讨,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农村金融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金融稳定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农村金融稳定问题的研究难以回避,且考虑到农村经济金融的特殊性,使得农村金融稳定的研究颇具挑战性。
论文以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背景,选定我国农村金融信贷不足特定的视角,从宏观角度、制度层面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中,论文综合运用金融稳定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科中科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经验实证分析为主,逻辑演绎为辅,逐层展开。全文遵循我国农村金融稳定问题的研究动态如何、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整体层面上如何去分析它、具体层面上情况如何、已有实践的经验性成果是什么及操作层面上的措施如何这一逻辑思路进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构成完整的我国农村金融研究分析框架。
论文的核心观点是我国农村金融稳定不仅应关注信贷过度导致的金融体系固有的脆弱性问题,更应注重农业特有风险导致的信贷萎缩问题。构建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三大安全网建设;健全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三足鼎立的供给体系和推进加强农业保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贷款偿还保证“三管”齐下的风险分散转移机制的建设是我国农村金融稳定的根本制度保障。
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首先,在选题方面,目前专门针对农村金融稳定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本文抓住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三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契机,选定农村金融系统稳定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对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村金融稳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拓宽了金融稳定研究的内涵。传统的经典理论对金融稳定研究立足于信贷的膨胀(或过度)导致的不稳定,提出防止信贷的膨胀(或过度)的“三大安全网”,以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不仅将信贷的膨胀(或过度)作为研究农村金融稳定的内容,而且指出信贷不足(或萎缩)是影响我国农村金融稳定的关键所在,并认为农村金融稳定与成熟金融稳定的关注焦点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极,拓宽了金融稳定研究的内涵。
三是增添了衡量金融稳定标准的新内容。论文在分析判别农村金融稳定的基于金融系统固有的脆弱性的“常规”标准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基于农村信贷萎缩的“特殊”标准和基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或抑制金融发展的标准,从而构筑了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的整体体系,即:三位一体安全网、“三管”齐下风险分散转移机制、三足鼎立机构供给以及注重金融生态建设的理念。同时指出农信社最大的不稳定是机制的不稳定,“花钱买不到机制”,也就“买不到稳定”。
四是提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新思路。论文提出整体重塑农村金融稳定的关键是重新建立而不是修补,并从农村金融稳定的视角出发,提出以构建农村存款保险制度、实现以资本充足率为标准的银行监管机制和建立显性的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安全网体系;以将农信社、农业银行改造为商业金融,规范和正视民间金融的规制、增加农村金融新的供给主体,强化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竞争有序的金融中介体系;以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建设、建立保证贷款偿还的机制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散转移体系建设的维护我国农村金融稳定改革和创新的全面构想。
当然,论文也受到数据资料搜集困难的局限,在定量分析方面尚显薄弱,同时由于金融稳定的研究在我国还是处在起步阶段,而针对农村金融稳定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而本论文也只是尝试性的探索,很多的问题还有待于不断深入研究。
论文共分六部分进行,具体为:第一章导论。主要阐明写作的意图、范围、方法,明确相关概念,整理出文献综述等。
第二章金融稳定理论回顾。对宏观、微观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金融理论进行回顾和评述,通过对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回顾为全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农村金融稳定的一般考察。根据理论的启示和实践的思考,认为对农村金融稳定的研究就好比是一个事物的两极——过之和不及都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并从整体的层面,提出判别农村金融稳定的基于金融系统固有的脆弱性的“常规”标准、基于农村信贷萎缩(不足)的“特殊”标准、基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或抑制金融发展的标准,同时指出三大金融安全网缺失、供需矛盾突出、金融生态脆弱等是影响我国农村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且就每一部分作了详尽分析。
第四章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稳定性考察。考虑到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有的甚至是唯一)的供给主体,其稳定性直接决定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为此,本章专门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稳定性。首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变迁进行了简要回顾,接着就我国农村信用社系统脆弱性、供需不对称、产权不明晰、治理结构不完善、基础落后以及人员素质低下等影响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长期困扰我国农村信用社稳定的四大难题,并就新一轮的改革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和思考,指出农信社最大的不稳定是机制的不稳定,“花钱买不到机制”,也就“买不到稳定”。
第五章国外农村金融稳定的制度比较。通过对几个有代表性的主要国家的农村金融系统运作情况的简要介绍,试图得出若干重要启示。
第六章我国农村金融稳定的构建:制度改革和创新。在对理论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以构建农村存款保险制度、实现以资本充足率为标准的银行监管机制和建立显性的最后贷款人制度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体系;以将农信社、农业银行改造为商业金融、规范和正视民间金融的规制、增加农村金融新的供给主体,强化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竞争有序的三足鼎立的金融中介体系;以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建设、建立保证贷款偿还机制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管”齐下的风险分散转移体系建设的维护我国农村金融稳定改革和创新的全面构想,并就政府行为改进提出了积极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