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开始,银行业进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围。对银行业的结构主义和非结构主义的实证分析都没有证明什么样的银行市场竞争状态才是最有效的,尤其忽视了对银行业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结构主义的SCP分析框架逐渐转向对市场竞争和策略性行为的研究,同时研究的范围也开始深入产业组织内部。
随着银行业管制的放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从20世纪90年代银行业放松管制开始,银行业的竞争和战略行为成为研究的前沿课题。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银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方法与其他产业有明显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与一般产业组织分析有明显的区别。
银行市场的基本竞争状态有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市场具有明显的垄断特点,在银行市场竞争和银行组织内部因素的作用下,银行业不断走向大型化,集中的银行市场相对于分散的银行市场更有效率。因此,寡头垄断是银行业市场竞争和组织结构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向。
在这种具有寡头垄断特点的市场上,银行的市场行为表现为非合作博弈的战略行为。
该文主要关注了如下几种战略行为:(1)Bertrand(价格竞争)和Cournot(数量竞争)两种基本的竞争战略。(2)银行服务质量竞争。(3)转换成本对银行战略行为的影响。(4)银企关系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性运用。(5)ATM网络服务定价竞争。
寡头垄断使银行市场竞争状态日益激烈和复杂,银行自身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银行管制政策和管制模式的发展。在保护性管制、谨慎性管制和竞争政策三者之间,审慎性管制已经成为银行业管制政策的发展趋势。银行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了管制模式的改变,以分业经营为基础的机构管制模式失去效果,目标管制模式、功能管制模式、单一管制者管制模式,以及他们之间的混合模式,成为今后银行管制模式发展的方向。
在以上理论结论的基础上,该文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和管制问题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国银行市场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寡头垄断市场本身。关键的原因在于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四大国有银行还没有完全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还没有在市场上展开真正的寡头竞争。解决国有银行竞争行为异化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产权改革,二是管理人员任用的市场化改革。管理人员任用的市场化改革是当前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此外,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竞争观念和行为上还有很大的差异。在当前的转轨时期,目标性的混和管制模式是我国银行业管制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