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全世界油菜生产国和地区均有分布,严重影响了油菜产量和品质。本论文以安徽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0株菌株为供试菌株,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杂优1号为供试油菜品种,采用离体叶片穿刺接种法进行致病力的鉴定,并对致病力有显著差异的菌株从产生代谢毒素草酸和各种酶的差异中进行致病生化机制分析,从而明确核盘菌致病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从安徽省各市县采集菌核,分离鉴定并选取30株作为供试菌株,以4个抗病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作为供试油菜品种,采用离体叶片穿刺接种法进行致病力的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接种后均能引起发病,各个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同一菌株对不同油菜品种的致病力有所不同;对于同种油菜品种来说,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4个油菜品种之间存在差异。2.油菜菌核病菌的致病力与产草酸能力的相关性分析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核盘菌在离体条件下产草酸含量,其原理是草酸和高锰酸钾之间可以进行氧化反应,用高锰酸钾来滴定草酸,根据反应物颜色来判断反应终点,按照反应方程式和高锰酸钾的用量来计算草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致病力菌株在离体条件培养过程中,草酸含量变化明显,致病力较高的菌株分泌草酸量高于致病力较弱的菌株,菌株的致病力与产草酸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R2=0.8126),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3.草酸和核盘菌处理后油菜体内各种酶活变化采用草酸浸叶和接种核盘菌菌丝两种方法分别处理油菜叶片,确定草酸最佳浓度为6mmol/L,分析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核盘菌和草酸均可以诱导油菜叶片中PPO和POD的活性提高,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在接种核盘菌96h后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大,说明核盘菌在侵入叶片组织时能够大量分泌纤维素酶,加快核盘菌对细胞壁结构的破坏,使叶片迅速腐烂。同时核盘菌所分泌的草酸降低了组织的pH使酶活性达到高峰,充分说明了草酸和纤维素酶是油菜菌核病重要的致病因子。4.油菜菌核病菌的致病力与产果胶酶活性的相关分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水解多聚半乳糖醛酸的糖苷键,生成半乳糖醛酸,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定量测定该产物的还原性醛基,其生成的半乳糖醛酸的多少表示PG活性。结果表明:菌株在离体条件下培养,在第5d达到酶活高峰,菌株侵染油菜叶片3d后达到最大,且不同致病力菌株分泌PG酶差异明显,菌株致病力与酶活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果胶甲基酯酶(PE)活性可以从果胶质中除去甲基基团以产生果胶酸和甲醇,根据其水解产物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在离体条件下培养,在第3d到酶活高峰,菌株侵染油菜叶片24h后PE酶活性达到最大,且不同致病力菌株分泌PE酶差异明显,菌株致病力与酶活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