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立足于新的社会语境下“小资”概念的演变和语体色彩的转换,改变以往从政治角度和意识形态领域对茅盾的“小资书写”现象进行评判的历史窠臼,从生活品味和格调的角度对茅盾的小资书写进行全新的诠释和探讨。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加上结语,共五个部分。第一章结合前人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新的历史语境下“小资”概念的历史渊源、定义、表征等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确立了从“小资人群”和“小资情调”两个角度对“小资书写”进行分析和解读的模式。第二章是通过对文本的细度来呈现茅盾小说中的小资书写现象。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小说中作为“小资”栖居之所的都市描写。着重分析了都市与小资的双生双栖关系。二是集中分析了作者对小资形象的塑造和对小资情调的营造,这是小资书写的主体部分。从两个层面展开,表层的生活品味和深层的精神内核。小资生活品味主要体现在细节化的日常生活叙事中,关于衣着品位、居室环境、旅游嗜好等的物质性细节描写成为某种具有能指意义的符号,指向作者对物质享受、生活情调的理解和想象。小资精神内核主要体现在浪漫和颓废两种精神特质上,这是小资们自我建构的精神追求和自我标榜的精神标识。第三个方面,从艺术形式的角度,分析了象征手法、心理描写、语言风格等书写手法对茅盾小资书写的独特意义。第三章对茅盾小资书写的的动因进行探讨。从外在环境来看,社会转型的历史契机创生了作者苦闷、颓废的特殊心境,成为茅盾小资书写的心理基础;租界的特殊氛围成为催生包作者颓废文风的温床。其次在从作者本人社会生活和文化结构来看来看,经济上,从作者的家庭出生、经济状况、社会身份等方面来看,作者属于中等阶层。文化上,新浪漫主义思想体系中的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对茅盾的创作产生一定影响,表现为象征手法的应用和小资女性的身体书写。生活经历上,对小资的生活熟悉和情感亲近,也成为是茅盾小资书写的直接动因。第四章,主要探讨茅盾小资书写与左翼主流书写的关系二者表现出既背离又契合的关系。二者的偏离表现在小资情调的审美性追求与意识形态的功利性建构的不同抉择等三个方面。二者的契合表现在对都市文明的审视等三个方面。茅盾的“小资书写”与左翼主流书写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政治理性和审美意识之间的关系,二者互为悖论,但却在茅盾的书写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的共生和失衡现象,这恰恰构成了茅盾小资书写的独特性和书写张力。这正是本章论述的意义所在。结语,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