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的病理学对比研究
1.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肌纤维不对称性分布的研究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两侧椎旁肌肌纤维分布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与AIS发病学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分三组,AIS组:20例,男性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5.3岁,平均Cobb角56.8°。顶椎位于T<,7>-T<,12>。其中Cobb角>50°11例,Cobb角≤50°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组:11例,平均年龄13.9岁,平均Cobb角66.7°,顶椎位于T<,7>-T<,12>。对照组:取10例非脊柱侧凸病例作为对照。AIS和CS组取顶椎区两侧椎旁肌,对照组取非病变区两侧椎旁肌行病理分析。对三组病例两侧椎旁肌的Ⅰ、Ⅱ型肌纤维含量和横截面积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IS和CS组凸侧椎旁肌Ⅰ型肌纤维含量和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凹侧(p<0.05),对照组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AIS组中Cobb角>50°的病例凸侧Ⅰ型肌纤维含量显著高于Cobb角≤50°的病例(p<0.05)。结论AIS两侧椎旁肌肌纤维分布不对称系继发性改变。
1.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肌纤维群化现象的研究
目的对椎旁肌肌纤维群化现象与AIS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临床资料同1.1。采用肌球蛋白ATP酶法进行染色(PH=9.3)。每枚切片取中心和4个周边共5个视野(<*>200),计数肌纤维群化的数目以及每群当中所含肌纤维数目。结果AIS和CS组均存在凸侧椎旁肌Ⅰ型肌纤维群化现象,对照组未观察到肌纤维群化现象。CS组的肌纤维群化程度显著高于AIS组(P<0.05),AIS
组中Cobb角>50°的病例肌纤维群化程度显著高于Cobb角≤50°的病例(P<0.05)。结论脊柱侧凸凸侧椎旁肌I型肌纤维群化现象系继发性改变,且与侧凸的严重性呈正相关。 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AIS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临床资料同1.1。对3组病例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HE染色,计数每个肌梭所含梭内肌纤维数目,并测量梭内肌纤维的平均横截面积。结果AIS组病人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19个肌梭,CS组病人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13个肌梭,对照组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5肌梭。AIS和CS组凸侧椎旁肌肌梭内的梭内肌纤维数目及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凹侧椎旁肌(P<0.05)。结论AIS病人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系AIS的继发性改变。
1.4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运动终板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AIS两侧椎旁肌中运动终板的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临床资料同1.1。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对3组病例两侧椎旁肌运动终板的类型进行比较。结果AIS组凹侧椎旁肌T<,O>型终板数目和病变终板数目均显著多于凸侧椎旁肌(P<0.05)。ALS组中Cobb角>50°的病例凹侧椎旁肌T<,O>型终板和病变终板数目显著多于Cobb角≤50°的病例(P<0.05)。AIS组中Cobb角>50的病例凸侧椎旁肌T<,O>型终板和病变终板数目与Cobb角≤50°的病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S组凹侧椎旁肌T<,O>型终板数目和病变终板数目均显著多于凸侧椎旁肌(P<0.05)。对照组两侧椎旁肌T<,O>型终板数目和病变终板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S病人两侧椎旁肌中运动终板的类型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系AIS的继发性改变。
第二部分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的生理学对比研究
2.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中褪黑素受体含量的比较目的研究AIS两侧椎旁肌中褪黑素受体含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
关系。方法 本实验分三组,AIS组:20例,男性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5.1±2.2岁,平均Cobb角56.2±16.1。顶椎位于T〈,6〉-T〈,11〉。其中Cobb角>50°10例,Cobb角≤50°10例。CS组:12例,平均年龄11.6±3.2岁,平均Cobb角59.2±33.3,顶椎位于T〈,7〉-T〈,12〉。对照组:取10例非脊柱侧凸病例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检测所有病例两侧椎旁肌中褪黑素受体两种亚型MT1、MT2mRNA的表达量。 结果AIS和CS组顶椎区凹侧椎旁肌MT2 mRNA的表达量明显小于凸侧(P<0.05),MT1 mRNA的表达量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AIS组中Cobb角>50°的病例顶椎区凹凸侧椎旁肌MT2 mRNA表达量的比值与Cobb角≤50°的病例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两侧椎旁肌MT1、MT2 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S病人两侧椎旁肌MT2 mRNA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系AIS的继发性改变。 2.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含量的比较目的研究AIS两侧椎旁肌中IGF-IR含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临床资料同2.1。采用RT-PCR 方法检测所有病例两侧椎旁肌中IGF-lRmRNA的表达量。 结果AIS和CS组顶椎区凹侧椎旁肌IGF-l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小于凸侧(P<0.05),对照组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AIS组中Cobb角>50°的病例顶椎区凹凸侧椎旁肌IGF-1R mRNA的表达量的比值与Cobb角≤50°的病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S病人两侧椎旁肌IGF-1R mRNA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系AIS的继发性改变。
2.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中生长激素受体含量的比较目的 研究AIS两侧椎旁肌中GHR含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分三组,AIS组:20例,男性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5.1±2.2岁,平均Cobb角56.2±16.1。顶椎位于T〈,6〉-T〈,11〉。其中Cobb角>50°10例,Cobb角≤50°10例。CS组:13例,平均年龄11.9±3.3岁,平均Cobb角59.2±31.9,顶椎位于T〈,7〉-T〈,12〉。对照组:取10例非脊柱侧凸病例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检测所有病例两侧椎旁肌中GHR mRNA的表达量。 结果AIS和CS组顶椎区凹侧椎旁肌GH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小于凸侧(P<0.05),对照组
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AIS组中Cobb角>50°的病例顶椎区凹凸侧椎旁肌GHR mRNA的表达量的比值与Cobb角≤50°的病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S病人两侧椎旁肌GHR mRNA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系AIs的继发性改变。
第三部分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AIS两侧椎旁肌的影像学变化,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分三组,AIS组:39例,男性6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14.0±1.1岁,平均Cobb角55.8°±16.7°。顶椎位于T<,6>-T<,11>。其中Cobb角>50°18例,Cobb角≤50°21例。CS组:25例,平均年龄13.6±1.6岁,平均Cobb角78.9°±32.1°,顶椎位于T<,5>-T<,12>。对照组:取12例非脊柱侧凸病例作为对照。脊柱侧凸病例取顶椎区水平位:MRI像,对照组取上位腰椎非病变区水平位MR/像,测量两侧椎旁肌的面积和Balance序列平均信号值。结果AIS和CS组顶椎区凹侧椎旁肌平均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凸侧(P<0.05),MRI Balance序列平均信号值明显高于凸侧(P<0.05),对照组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AIS组中Cobb角>50°的病例顶椎区凹凸侧椎旁肌平均横截面积比值和平均信号比值与Cobb角≤50°的病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S病人两侧椎旁肌存在影像学差异,且这种差异系AIS的继发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