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溪诗话》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是诗话创作的成熟时期,诞生了许多颇具代表性的诗话著作,它们在反映各自的诗学观念的同时,又进一步地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学术风气。《巩溪诗话》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以此诗话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探讨出黄彻在这部诗话中所提出的众多诗歌批评理论的些许价值,并且对诗话的内在体系有一定的挖掘。黄彻《巩溪诗话》的论诗取向主要是以杜甫为宗,具体来说就是追求诗歌创作的内在规则(字、事、句法等)、强调诗歌社会作用以及对诗人的品评三个方面。特别是在用事、用语等有关诗歌创作技巧的观点和对诗人的品评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此期的诗歌理论。笔者在这些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学观点和诗人来进行研究。因此,笔者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也就选择了比较、举例和文史互证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笔者希望证明《巩溪诗话》所提出的诗歌理论符合当时理论的总体走向,且很多批评理论是十分精辟的,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理论特色。因此,可以说《巩溪诗话》丰富了我国诗歌理论的宝库,为后世的诗话创作和研究作了充分的铺垫,也为我们研究宋代及以前的诗歌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其他文献
对话不仅是一种相互交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现行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依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育方式仍未脱离
国民性问题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国民性的问题不仅仅是文学的问题,更是时代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而文学义不容辞的肩负着改造社会的重任,文学
晚清词坛之词风由上一时期的清空醇雅转变为浑涵寄托,词人心态则在外辱频仍、民不聊生的现实环境中表现为流离失所、凄楚彷徨。晚清词风变迁的表现变形式是多样的,词人们的审
近年,郑卫周边地区发掘出土的青铜乐器作为金石之声,从构成上将自身和“郑卫之音”划清了界线。同时,从文献资料分析看,东周时期郑国卿大夫用乐应为雅乐,而绝非“郑声”。这
徐孚远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志士,是在徐氏家族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人物。徐孚远一生辗转,倡立几社,选刻文集,名满天下,又逢国变,经历南明诸王,奔走反清、迄于身亡,表现出了
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提高了市场福利,减轻了政府的补贴压力,但也造成粮食自给率低于安全水平。将农产品市场划分为保障粮食自给的国内保护市场和提高市场福利的国内开放市场两部
孩子是家长的宝贝,只要是为孩子好,家长愿意大量付出。但不恰当的教育犹如拔苗助长,不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爱”的伤害。笔者认为:要让孩子有充分的时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定了以事件严重程度、环境承载程度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信息源的城市交通突发事件评级指标;应用Vague集理论,建立了城市交通突发
詠史诗发展到清代,无论从规模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已相当成熟,清代可谓是詠史诗创作的集大成时期。谢启昆的一生,倾其力创作詠史诗,其《树经堂泳史诗》之五百零四首诗歌,在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