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集多门学科于一体衍生的新技术。它凭借自身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和选择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极为迅速发展,在临床医学、食品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稀土因其特殊的4f电子层结构从而具备多种特有的物化性质,将稀土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能有效改善生物传感器性能;纳米材料有好生物相容性,将其应用到生物传感器上能增强稳定性和电子传递速率。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一系列的稀土纳米化合物并对其结构和尺寸进行表征,之后借助稀土和纳米材料两者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引入到生物传感作为传感介质制备新型的稀土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以至进一步提高生物传感器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稀土钼酸盐Dy2(MoO43-AuNPs复合纳米材料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利用水热法合成纳米材料钼酸镝(Dy2(MoO43),制备AuNPs-Dy2(MoO43复合材料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EDS)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该传感器生物特性。实验表明,AuNPs-Dy2(MoO43复合材料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增强固定化的GOD生物活性并促进GOD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该传感器在葡萄糖为0.011.0 m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S/N=3)为3.33μmol×L-1。此外,该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2)基于稀土氧化物Dy2O3-AuNP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高灵敏检测亚硝酸钠合成Dy2O3-AuNPs复合材料并用于电化学无酶型NaNO2的测定。通过TEM、紫外分光光度计和XRD方法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Dy2O3-AuNPs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质。利用Dy2O3优良的电催化性能和AuNPs好的导电性能,制备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NaNO2的氧化表现出了极好的电催化性能。最优条件下,在NaNO2浓度为0.011.0 mmol×L-1的范围内氧化峰电流随NaNO2浓度的增加呈直线增大,线性回归方程Ipa(μA)=51.1 C(mmol×L-1)+6.70,R2=0.965,检出限3.3μmol×L-1。此外,该传感器对NaNO2的测定表现出了很好的选择性和好的重现性。当用于实际样品水样的分析应用时有很好的回收率,说明制备的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NaNO2的测定时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3)n-NdF3制备、表征及对尿酸的电化学检定水热法合成球状n-NdF3,修饰到玻碳电极构筑新型生物传感器对尿酸检测,同时采用能谱(EDS)、扫描电镜(SEM)以及XRD测试手段对n-NdF3结构和形貌表征分析,利用CV研究该传感器生物特性。实验发现,n-NdF3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实现尿酸分子与电极表面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其中检测范围是0.051.0 mmol×L-1,最低检出限(S/N=3)达到16.67μmol×L-1。(4)基于GO和n-Tm PO4复合材料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同时检测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利用氧化石墨烯(GO)与纳米材料复合能加快酶与电极之间电子转移的特点,利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GO,水热法合成n-TmPO4,并对合成的GO和n-TmPO4进行表征分析,制备GO/n-TmPO4修饰电极,之后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在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GO和n-TmPO4之间有协同效应,该生物传感器能成功的使AA、DA和UA三者之间的电位分离。
其他文献
硅酸亚铁锂(Li2FeSiO4)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性能好的特点,是理想的下一代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多孔二氧化硅(SiO2)价廉、高温
  采用普通克里金法探索优化新增地质勘探点的方法,通过优化勘探位置以尽量少的勘探数量获得最多的地质勘探信息。根据已有的地质勘探点利用普通克里金法对整个勘探区域进行
虾青素(astaxanthin)作为含氧酮基类胡萝卜素具有强抗氧化性,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对人类的健康非常有益。同时虾青素是一种呈红色的色素,主要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有助于提高养殖鱼类的色泽,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法夫酵母(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以其生长速度快,类胡萝卜素及虾青素产量高成为天然虾青素生产的研究热点。但是法夫酵母是自然界内唯一产生3R,
  基坑开挖和上部结构施工引起的卸载和再加载会使邻近已建盾构隧道产生一定位移与变形。以上海已建地铁盾构隧道侧向和上方受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引起的卸载和再加载工况为
会议
食品是生命之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维持健康的前提条件。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对食品
纳米TiO_2半导体材料具有无毒、环境友好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及价格低廉等优势,使其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锂离子电池、光分解水制氢、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TiO_2自身的缺点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如:宽的禁带宽度(锐钛矿型,3.2 eV)致使TiO_2只能吸收只占太阳能光谱能量5%的紫外光,而在可见光区几乎没有吸收,导致材料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下;
近年来,由静电纺丝法制备各种能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ECM)的纳-微米超细纤维结构的生物材料支架已成为组织工程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作为常用的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的选择材料之一,
  临近地铁隧道的软土深基坑开挖时,若不能严格控制基坑施工效应,既有盾构隧道易出现损坏。在杭州市萧山区彩虹大道(工人路一市心路)B标段深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对基坑下穿地
会议
  500 kV张恩线作为川渝电网与华中主网联络南通道,线路走廊所涉及的地形以高山大岭和山地为主,以此为工程背景,考虑地形对塔线体系风振响应的影响。基于准定常理论,引入地形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对高蛋白类食物的需求很大,引起了蛋白饲料的短缺。在国内,由于人们对豆渣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豆渣资源的浪费,如果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