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时联合冠状动脉内综合血栓减负的疗效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标:通过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冠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及硝酸甘油的综合血栓减负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策略,进一步优化急诊PCI手术,达到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提高远期心脏收缩功能的作用。实验方法和结果:1、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实验组给予血栓抽吸后冠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固定剂量的尿激酶10万单位、替罗非班5ml及硝酸甘油200ug,对照组给予血栓抽吸,两组均行支架植入。以TIMI 3 级、TMPG 3 级、微循环阻力指数(the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CK-MB峰值、术后2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70%比例(ST segment resolution,STR)以及通过心脏三维超声测量术后24小时、1月、3月、6月、1年的左室17个节段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值及总体EF值作为主要终点指标;以一年MACE(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事件(心衰恶化、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作为次要终点指标,同时以BARC定义的出血作为安全性指标。2、两组基线临床资料除实验组吸烟比例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基线资料能够匹配;两组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闭塞部位、支架植入个数、支架植入总长度以及是否行球囊扩张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主要终点方面:两组TIMI 3血流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TMPG 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8.2%比33.3%,p=0.006),LAD的IMR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1.50±13.39U 比62.72±22.80U,p=0.002),并且实验组[MR 低于临床研究中推荐的小于32U,术后两组CK-MB峰值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小时实验组STR回落大于70%比例高于对照组(63.6%比25%,p=0.016);心功能分析提示术后1个月实验组前侧壁基底部、心尖部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7.7)%比(45.7±7.1)%,p=0.014,(25.0±7.4)%比(19.8±8.8),p=0.004;术后3个月实验组在前壁心尖部、侧壁心尖部、心尖部三个节段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7.0)%比(28.1±12.9)%,p=0.005,(42.2±7.2)比(33.5±13.4),p=0.001,(24.3±8.8)%比(19.7±19.2)%,p=0.003,总体EF值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为(42.1±3.1)%比(40.0±3.0)%,p=0.049;术后6个月心脏三维超声提示实验组在前壁心尖部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为(34.0±8.5)%比(24.7±14.9)%,p=0.016;术后1年心脏三维超声检查提示实验组在前侧壁中部、侧壁心尖部以及总体EF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7±7.7)%比(44.1±9.1)%,p=0.005,(41.0±10.4)%比(29.9±15.9)%,p=0.023,(41.9±2.9)%比(39.8±3.5)%,p=0.042。IMR值在术后3个月及1年时和EF值有显著负相关性,分别为 r=-0.145,p=0.013;r=-0.333,p=0.031。次要终点方面MACE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恶化以及心源性猝死)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我们发现通过心脏三维超声检测对照组出现室壁瘤的节段明显多于实验组(27比9,p=0.011);并且对照组有12.5%的患者出现心室附壁血栓。两组BARC定义的出血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脉内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及硝酸甘油的综合血栓减负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策略能够减轻血栓负荷,提高梗死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改善远期心脏功能的作用。可安全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的患者,进一步优化急诊PCI手术,同时IMR有较好的预测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心脏功能的价值。
其他文献
崩塌落石其性质结构复杂、作用因素多样,仍存在众多难题尚未解决,特别是铁路桥梁工程受崩塌落石冲击后的动力响应是当下尚未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本文以拉林铁路某段桥梁工程典型工点为例,运用Rocfall仿真计算,着重就同一结构面不同坡面倾角岩体崩塌落石运动过程对桥梁结构破坏作用产生的平动速度、弹跳高度、总动能等进行动态变化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模型试验加速度响应测试,利用SPECTR计算程序对其加速度、
面对西方的持续打压,俄罗斯不得不更坚定地"转向东方",在东北亚努力挖掘俄日、俄韩关系的潜力。无论是外交层面还是经济层面,俄罗斯与日本、韩国之间都互有需求,但作为美国的盟友,日韩两国的对俄政策无法放开手脚。美国因素不仅限制了俄日、俄韩关系的发展空间,也会在"中导"等问题上给其"埋雷"。俄罗斯与日韩之间的合作缺乏历史积淀,俄需重塑形象,真正以"合作伙伴"的身份融入东北亚地区合作,而日韩改变对俄罗斯的传
第一部分HDAC2影响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由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可以透过圆窗膜,因而GCs鼓室注射被试用于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同时部分患者也存在GCs抵抗现象。近来研究显示GCs抵抗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
目的:制备PDA涂层修饰并结合BMP2微球的3D打印多孔PCL支架并研究其成骨性能。方法:制备四组支架(PCL裸支架;PCL+PDA支架;PCL+PDA+BMP2支架;PCL+PDA+BMP2微球支架),尺寸均为直径4mm ×高度4mm。体外实验中,观察支架大体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放大30倍、2500倍、5000倍)。四组支架上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检测两
研究目的: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最终会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引起牙齿脱落。巨噬细胞在牙周炎的牙龈以及龈沟液中大量浸润,调控巨噬细胞浸润可以明显缓解牙周炎,然而巨噬细胞在牙周组织中浸润的调控机制目前仍有待深入的研究。解偶联蛋白2(UCP2)是调节质子漏的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了线粒体ATP和ROS的产生,预测在牙周炎的炎症反应和牙槽骨破坏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UCP2在调节牙周炎巨噬细胞
背景:甲状腺癌是在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包括四个主要类型,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均来源于滤泡上皮,占90%以上,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细胞癌(PTC)是最常见的一种。尽管包括PTC在内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度较低并且高度可愈,但是此类肿瘤在初次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甲状腺癌对常规化疗药物不敏感,且后者副作用大。因此,研制新型抗癌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有前
目的:非综合征性唇裂伴/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病因至今尚未清楚,其发病风险与基因变异的相关性也还未得出明确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已被报道参与胚胎期的生物构建和调控细胞迁移,而胚胎发育早期细胞迁移与颅颌面部形态结构发育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疾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可遗传变异,其在癌症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已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人类基因组中99%的序列为非编码序列,散在分布着大量的调控元件。DNA元件百科全书(ENCODE)计划结果显示非编码序列中的调控元件绝大部分是增强子。增强
第一部分尼可地尔对小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是由各种肺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病因素导致的肺组织过度炎症反应和肺水肿,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ALI/ARDS病理生理特点表现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过度炎症因子释放、失衡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肺血管
研究背景: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2017年最新统计显示,新发肺癌人数达到80万,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癌症”。基因突变等遗传学改变和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异常被认为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表观遗传突变被认为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例如,DNA异常甲基化导致人类肿瘤的发展,研究揭示,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DNA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