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传输层的n型掺杂及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传输层作为光伏器件中重要组成,对器件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目前使用的电子传输层材料如富勒烯PC61BM由于具备较低的电导率和载流子浓度,影响了光伏器件的性能。N型掺杂是提高其电子传输性能的有效策略。然而,高效、低温的n型有机掺杂剂仍比较缺乏。本文探索了两种n型掺杂剂,对PC61BM进行掺杂,并研究了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首先,本文报道了一种吡啶衍生物2,6-二甲氧基吡啶(2,6-Py)可以通过溶液共混对PC61BM形成有效掺杂。PC61BM经2,6-Py掺杂后电导率提升了两个数量级,电子迁移率也随之提高。另外,2,6-Py作为路易斯碱可以钝化钙钛矿薄膜表面缺陷,有效减少载流子复合损失。使用掺杂后的PC61BM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掺杂后的器件效率由15.53%提升至18.28%。
  进一步,本文报道了另外一种掺杂能力更强的n型掺杂剂,1,3,5-三甲基六氢-1,3,5-三嗪(TMHT)。PC61BM经TMHT掺杂后电导率提升了三个数量级,同时功函数从-4.8eV移动到-4.4eV。随后,使用掺杂后的PC61BM作为电子传输层应用在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掺杂后的器件消除了未掺杂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中严重的“S”型。TMHT对PC61BM的掺杂提升了薄膜电导率并促使费米能级向上移动,减小了活性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电子收集势垒,有利于器件对电荷的传输、提取和收集。以TMHT掺杂的PC61BM作为电子传输层,实现了效率为11.41%的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
其他文献
有辛苦、有汗水、有快乐、有成长。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7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和澳门的498支参赛队、1400余名青少年在此收获了激情、友情、成绩和宝贵的体验。  中国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河南省科协主席、党组书记李建中,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鑫传,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蒙星等出席了闭幕式,
期刊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往往令人叹为观止,正所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目前,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物理等科技领域有哪些尖端发展?近日,广东科学中心推出的大型免费展览——“科技前沿”主题展,详细介绍了上述科技领域的最新发明和研究成果。   通过脑-芯片连接的技术,不但可实现在科幻电影中的人机对话,还可能让盲人重见光明。未来
期刊
摘要本文对松树松毛虫、纵坑切梢小蠹及松材线虫三种主要的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松树;病虫害;松毛虫;小蠹;松材线虫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091-01    1松毛虫   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松毛虫有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等多个种类,而且该类虫害经常猖獗成灾,特别在虫灾为害严重时,甚至会把大片松林的针叶吃光,造成
期刊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仪表都提供了RS485数据输出的串行接口,本文介绍一种在Windows Mobile平台上,利用.NET Compact Framework提供的SerialPort类,通过Modbus通讯协议与RS485串口通信,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方法。  关键词SerialPort类;Modbus协议;RS485总线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
期刊
近些年来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太阳能电池作为光电转化的核心器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硅基电池是商业化最成功的电池,但是转化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限。硅的带隙在1.1eV左右,寻找一种宽带隙的材料(1.7 eV-1.8 eV)制备硅基叠层电池是突破晶硅电池效率极限的有效途径。硫化锑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电材料,带隙在1.7eV左右,吸光系数高,结构简单,储量丰富。将硫化锑电池作为晶硅叠层电池的“宽带隙蓝光顶电池”,提高硅电池性能,有着突破性的应用潜力。本课题围绕宽带隙硫化锑薄膜的制备及太阳能电池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在显示照明行业拥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磷光白光器件由于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贵重金属,导致成本较高,同时还有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最近,基于热致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全荧光白光器件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构建高效的双色全荧光白光器件,良好的黄光和蓝光组分则十分必要。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延迟荧光的黄光器件结构和性能机制以及其在全荧光白光器件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
  1.选用两个TADF黄光材料34AcCz-PM和34AcCz-Trz搭配传统主体材料C
有机发光二级管(O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由于具有视角广、自发光、低功耗和可柔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的显示技术。热致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凭借激子的反向系间穿越过程,能够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引起了显示领域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TADF材料最大外量子效率(The Maximum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max)已经达到36%以上,但
近年来,铅卤钙钛矿材料凭借可溶液加工、高色纯度、较高的缺陷容忍度和易调的发光光色等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理想的发光材料。特别地,当钙钛矿材料的维度降低到纳米级别时,其具有比体材料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更有利于高效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制备。由于钙钛矿纳米晶特殊的结构,其需要大量的表面配体来维持其分散性和稳定性。然而,目前常用的钙钛矿表面配体一般都是不导电的长链有机物,导致钙钛矿薄膜的电学性能比较差,会明显增加电子和空穴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
电化学还原CO2技术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常温、常压)通过电能将CO2气体转变成具有经济附加值的液体燃料或工业用品,这对于减轻能源和环境双重压力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电化学还原CO2的动力学过程通常比较缓慢,反应路径也复杂多样,从而导致该技术的能量转换效率和产物选择性不高。因此,开发具有低过电位、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保证CO2电化学还原反应高效进行的核心要素。目前,CO2电化学还原反应常见的催化剂仍然是以金属基材料为主,如纯金属、合金或双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硫化物等。其中,纯金属作为最早用于CO
经过近11年的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的公证光电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提升至25.2%,然而PSCs的长期稳定性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作为吸光层的多晶钙钛矿薄膜存在很多缺陷,影响器件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另外,高性能PSCs常用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Spiro-OMeTAD)作为空穴传输材料。Spiro-OMeTAD的电导率低,常添加双(三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