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离子体相掺杂TiO2纳米晶的制备和光谱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一种溶胶-凝胶-溶剂热法实现稀土离子(如Eu3+、Nd3+、Sm3+、Er3+和Yb3+等)在锐钛矿型TiO2纳米晶中的体相掺杂。同时我们还对稀土掺杂TiO2纳米晶的生长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稀土在TiO2纳米晶中的格点位置对称性、荧光光谱、上转换光谱和荧光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综合利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我们对稀土掺杂TiO2纳米晶的制备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实验表明,150℃以下溶剂热合成的初产品是非晶态的,在经过400℃以上热处理后,样品开始晶化得到锐钛矿型TiO2纳米晶。XRD谱和TEM照片表明得到的样品是由8-20 nm锐钛矿型TiO2纳米晶聚集而成的多晶微米球。稀土离子的掺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TiO2纳米晶的晶化。   2.利用Eu3+作为灵敏的光谱学探针,通过10 K高分辨位置选择光谱,我们得到Eu3+在TiO2中三个完全不同格点位置发光。其中,处于两个晶格位置的Eu3+展现尖锐的激发和发射峰,由于晶格畸变,它们的位置对称性从原来的D2d降低到C2v和D2。而位于近表面的Eu3+的发光行为和它在玻璃中的类似。根据Eu3+在不同位置的发光特征,我们推测了多格点位置形成的模型。我们还对Eu3+填充进入TiO2晶格位置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明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溶胶-凝胶过程以及热处理下材料由非晶态转变到晶态的过程是稀土离子能够填充进入TiO2晶格位置的两个关键过程。   3.在TiO2:Sm3+和TiO2:Nd3+纳米晶中,我们在常温下就实现了TiO2到Sm3+和Nd3+尖锐的敏化发光。通过TiO2基质敏化的发光效率明显要比直接激发Sm3+和Nd3+的发光效率高得多。同时,在10K下,通过位置选择光谱我们也可以发现Sm3+和Nd3+在TiO2中的多格点位置发光。我们还对TiO2基质到稀土离子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探讨。   4.利用Sm3+作为能量桥梁,我们成功实现了TiO2到Eu3+的高效能量传递,而类似地能量传递在Eu3+单掺的TiO2纳米晶中并没有看到。和直接激发稀土离子相比,通过激发TiO2带隙,Sm3+的4G5/2能级和Eu3+的5D0能级的寿命都显著地拉长。类似地,利用Nd3+作为能量桥梁,我们成功地实现了TiO2到Yb3+的能量传递,得到Yb3+在976nm附近的强发光。   5.由于TiO2的声子能量较低,是一个很好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我们系统研究了TiO2:Er3+和TiO2:Yb3+,Er3+纳米晶中Er3+上转换发光行为,观察到了它们在红光区域和绿光区域的上转换发光。通过Yb3+的敏化作用,Er3+的上转换发光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对它们上转换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其他文献
QCD重夸克有效理论和手征围扰论是研究重夸克分子态的有效方法。过去几年,实验上发现了许多新的粲偶素或类粲偶素的态,包括X(3872),Y(3940),Y(4260)等等。许多新的态处在两粲
NO3自由基是大气中重要的游离基团,在夜间大气氮氧化合物NOx的氧化清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它所参与的大气化学反应是构成大气自我净化能力的重要机制。由于NO3自由基浓度很低
学位
晕核的发现是对传统核结构理论的重大挑战,为此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在它依然是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并确认了一系列的单中子和双中子晕核,但在丰质子一侧,由于库
学位
近年来,随着密度泛函理论、数值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机模拟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重要研究手段。它不仅能够解释、理解实验
可控核聚变有望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获得高温等离子体并将其约束足够长时间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托卡马克是一种磁约束聚变(MCF)装置,理解和预测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的微观湍
学位
GaN基激光器是大容量光存储、纯色激光显示和宽带光通信等应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固体光源之一。近十年来,全球众多公司和科研机构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以求抢占
学位
飞秒光谱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研究各种超快物理和化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本论文主要介绍利用稳态荧光光谱和超快瞬态光谱技术研究MEHPPV/PVP电纺纳米纤维的激子超快
时间和频率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是必要的,而且是对于宽带通讯网络和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国际上标准秒的定义是通过133Cs原子的微波跃迁
准一维相互电子作用体系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在理论上,低维系统具有许多三维系统所不具有的奇异的物理特性。在某些条件下,这些模型是严格可解的。在实验上,
作为同时具有广泛的实际用途与理论研究价值的电子输运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器件的尺寸被不断的缩小,所以对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也逐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