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渣与螺旋藻共液化特性及协同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数次变革都与其密不可分。面对当前国际能源与环境问题,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被广为关注,特别是生物质能因储量大、来源广泛、再生速度快和整体零排放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富潜力推进国家“双碳”战略达成的重要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诸多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中,水热液化制备液体燃料技术因特别适合于含水量高的生物质,近年在藻类生物质、高含水的陆生植物性生物质及高含水的废弃生物质的转化利用和资源化应用中颇受关注。本文针对广泛种植于我国中西部的一种油料作物——油茶在榨油后的废弃副产物——油茶渣,探究其水热液化转化制备生物油的相关特性,并将其与螺旋藻掺混,在水热反应环境中,探究两者在不同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掺混比例下的协同效应。并进一步选择藻蓝蛋白、α-纤维素与木质素分别作为螺旋藻与油茶渣的模型化合物,通过对模型化合物水热液化实验探究来揭示模型化合物在水热反应体系中的反应路径与反应机理,揭示水热液化协同增效机理,为螺旋藻与油茶渣等生物质原料的掺混水热液化协同提升生物油产率和品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油茶渣水热液化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20℃、反应时间30分钟,最大生物油产率为22 wt%;油茶渣与螺旋藻的水热共液化实验研究表明,反应温度320℃、反应时间40分钟、掺混比为2.0时为两者最优共液化反应条件,可获得36 wt%的最大油产率。两者的水热共液化体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最大协同增效作用可达8 wt%,与Pt等催化剂相当;与此同时,共液化实现了生物油中氮杂环类成分的降低和脂肪酸与苯酚类轻质组分占比的增加,也提高了生物油热值。从而,油茶渣与螺旋藻的水热共液化在增加生物油转化率的同时,也获得了生物油品质的提升。(2)根据螺旋藻与油茶渣的组分,提出开展藻蓝蛋白、纤维素和木质素单一组分的水热液化以及两种组分的共液化特性研究。研究表明,藻蓝蛋白-纤维素共液化的最大生物油产率约为33.14 wt%,对应的反应条件为300℃、40分钟、掺混比1:1;藻蓝蛋白-木质素共液化的最大生物油产率约为24 wt%;藻蓝蛋白-纤维素的共液化协同增效作用最高可达13.5%,在整个实验条件区间内均呈现正的协同效应,而藻蓝蛋白-木质素的共液化协同增效作用最高仅为4~5%,并且在低反应温度时甚至出现负的协同效应。(3)针对藻蓝蛋白、纤维素和木质素单一组分的水热液化所获得的生物油成分组成开展GC-MS表征分析对比研究表明,藻蓝蛋白水热液化生物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苯酚及其衍生化合物与少部分酯类,纤维素水热液化生物油中的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烃与5-羟甲基糠醛,而木质素水热液化生物油主要成分为醛类化合物以及苯酚类化合物;纤维素与木质素水热液化生物油在成分上存在较大区别,主要是因为纤维素水解产物为小分子糖类,而木质素的水解产物为苯基丙烷。(4)针对藻蓝蛋白-纤维素和藻蓝蛋白-木质素的水热共液化获得的生物油的GC-MS成分组成对比分析表明,藻蓝蛋白-纤维素在温度较低(265℃)时的水热共液化获得的生物油主要成分为酰胺类、呋喃及其衍生化合物、哌嗪类化合物与一部分酯类化合物,而在高温度(320℃)下主要成分为吡嗪类、嘧啶类化合物,以及部分的酰胺类与数种长链脂肪烃;藻蓝蛋白-木质素在反应温度较低(265℃)时水热共液化主要生成酯类、醛类以及数种苯酚衍生化合物;高温度(320℃)下生物油主要成分为苯酚及其衍生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的成分占比锐减。根据水热共液化生物油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成分区别,进一步获得了部分的耦合反应机理与反应路径。热重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水热共液化实现了对生物油品质的提升。
其他文献
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由于文本数据易于编辑等特点,网络中大部分文本是由用户手动构建并上传。因此,对网络文本的规范化处理并进行不同粒度的文本分类对信息检索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文本分类是将文本作为序列化的信息来进行处理,使用一条文本中前面的序列预测后面的序列、通过中心词对上下文进行预测等方式,使分类器在继承旧序列信息的同时学习新序列的知识,从
学位
随着我国住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装配式的建筑模式成为必然。但是,各领域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持保留态度。多种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说明了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总体运行效率低、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其中既有行业自身的原因又有供应链方面的原因。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多级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这使得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由于供应链模式的运用使得最终的装配式建筑必须由
学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创新突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闭环供应链中开展以旧换新业务已经成为回收废旧产品的新模式。以旧换新既可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刺激需求,推动产品换代升级,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在近年的购物促销活动中,制造企业纷纷推出以旧换新业务,例如华为、OPPO、Apple等。制造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业务受到市场环境、产品种类和回收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对以旧换新业务进
学位
行人重识别的目的是识别多个摄像机下具有指定身份的行人图像。目前,基于监督学习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已取得了优异的性能。然而,该类方法严重依赖于带标注的数据。基于以上问题,大量研究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无监督行人重识别领域。依据是否使用源域数据,现有无监督学习方法可以被分为跨域方法和完全无监督方法。本文分别对以上两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分
学位
玉米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食用、饲料用途、工业加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以及玉米品种更换等原因,玉米叶部发生病害的现象明显增多,这给玉米的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常见的玉米叶片病害有十几种,其中以大斑病,灰斑病与锈病为主。传统的玉米叶片病害分类主要靠工作人员肉眼观察的方式,然而该方法不仅判定效率低下,而且往往受主观因素制约。因此,有必要寻觅出一种高效且精准
学位
冬小麦是山东省嘉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由于多年的秸秆还田,土壤以旋耕为主,小麦病虫害逐年增多,对小麦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小麦发生病虫害后施药防治效果较差,药物残留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既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又严重制约了小麦优质丰产。小麦种衣剂的推广应用成为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措施之一,2020—2021年嘉祥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嘉祥种衣剂经销商在冬小麦生产中进行了对比应用试验,选用
期刊
供应链协调旨在通过契约形式,加强供应链合作关系并改善供应链绩效。随着交易成员的增加,“公司+农户”供应链由传统链式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变,这增加了协调的难度。同时,现有契约在商业实践中协调效果有限,导致“公司+农户”供应链协调失败。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现有研究尚未形成有关协调契约结构的系统性理论框架,难以指导“公司+农户”供应链契约方案制定。二是现有解析模型难以刻画多决策者构成的“公司+农户”供应链
学位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以及丰富的木材原料,属于可更新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快速、准确地获取测树因子(如树高、胸径、冠幅等)一直以来都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工作。目前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方式中,人工调查周期长效率低,通常以年为周期;卫星遥感信息量大,更适合大尺度范围内的调查;激光雷达精度高可视效果好,但价格昂贵,难以被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
学位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当中,光伏(PV)技术特别引人注目,通过使用光伏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但与传统发电技术相比,较高的初始成本仍然是其大规模发展的阻碍。聚光光伏(CPV)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而被寄予厚望。然而,聚光条件下电池温度急剧升高使得转换效率下降,成为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针对聚光光伏传统冷却技术的不足,
学位
随着气候的不规律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干旱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栽培抗旱的植物种类,合理利用旱田发展潜力巨大。拟南芥是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的好材料,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因此在植物抗旱领域的研究里,拟南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者们开展了大规模研究用以推断不同基因对植株耐旱功能的影响,并采用各种方法培育具备耐旱能力的植株。其中包括推测蛋白质是否具备耐旱的功能,以此帮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