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发酵改良阴米制作工艺及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米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我们通常以糯米为原料来制作阴米,通过发酵,可以改善糯米的消化性,使糯米能被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食用。它的工艺流程是将糯米在低温下(一般在冬季制作)浸泡是15天左右,淘洗干净,边蒸边洒水(每粒米断面没白色为止),再在阴凉处阴干,到米粒用手指一挤就能散为止。本研究首次运用接种发酵的方法制作阴米。本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接种发酵阴米的最佳制作工艺,比较了原米、自然发酵阴米、接种发酵阴米的特性,并对三种米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来说明接种发酵阴米与自然发酵阴米性质相似,甚至部分性质优于自然发酵阴米。还将接种发酵阴米应用于制作米糕,并对延缓米糕的老化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接种发酵阴米制作工艺的确定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接种发酵阴米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25℃下,接入0.5%0乳酸菌、0.5%黄酒酵母、2‰甜酒曲,封闭发酵48h。2.接种发酵阴米与原米、自然发酵阴米的特性研究通过对原米、自然发酵阴米、接种发酵阴米的成分分析、颗粒性质、色度,热特性、流变特性、感官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阴米相比,接种发酵阴米中蛋白质、脂肪两大能量物质更低,总糖和蛋白质含量与其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发酵阴米米粉的粒度小于自然发酵阴米的粒度。从总体上看,接种发酵阴米与自然发酵阴米各指标增减趋势一致,性质相似,这对于缩短生产周期十分有意义。3.接种发酵阴米与原米、自然发酵阴米的风味成分测定通过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得出,自然发酵阴米与接种发酵阴米均含有16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相同的种类有9种。同时接种发酵阴米产生了以下愉悦的风味成分:6-甲基-5-庚烯-2-酮,具有花香。这表明,通过接种发酵,可以较好的保留自然发酵阴米的主要风味成分,并产生优于自然发酵阴米的香味。在接种发酵阴米的挥发性成分中,由黄酒酵母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约10种,甜酒曲产生的约7种,乳酸菌产生的约2种。黄酒酵母对接种发酵阴米风味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4.接种发酵阴米米糕的制作工艺及抗老化性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接种发酵阴米米糕最佳工艺条件是:40目的接种发酵阴米米粉,加入相对于米粉质量85%的水,加入相对于米粉质量22%的糖,蒸制7.5 min得到。通过接种发酵阴米米糕抗老化剂的研究,得到添加0.6%单甘脂或0.3%黄原胶或1.5%α-淀粉酶或2.5%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对延缓米糕的老化作用明显。
其他文献
木材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细胞壁充胀、封闭羟基或细胞腔填充等原理以增强木材尺寸稳定性、耐真菌腐朽及耐老化等综合性能并赋予能其特殊功能如阻燃、防水等一类木材品质优化技
研究背景和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导致老年人群视力损伤的常见疾病,是西方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
通过涪江流域水文站控制区域的地貌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分析,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作为侵蚀量计算单元,计算每个流域发生侵蚀的地块(即旱坡地、陡坡旱地、有林地、疏林地
目前对于管壁厚度6mm以上的管道,采用反射式的电磁超声高频导波检测技术。本文针对管壁厚度6mm及以下的管道电磁超声检测系统进行设计。并通过透射式周向Lamb波来解决管壁厚度6mm及以下的管道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针对反射式周向Lamb波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设计了透射式周向Lamb波的换能器。根据周向Lamb波的工作原理和弹性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周向Lamb波的频散方程,通过数值求解的方式得到频散方程
对飞机安全可靠飞行的严格要求,使得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空前发展,其在军用或民用飞机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飞行的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提琴制作家之一。他吸收了尼古拉·阿玛提的制琴精华,并且继承了克雷蒙纳制琴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
本论文以提升腐竹产量、改善其机械性能及提升其营养价值为目标。针对南北腐竹传统生产工艺的优劣进行比较;以5个大豆品种为基础,研究适合腐竹制作的大豆品种;采用人工模拟豆浆
猪血中含铁量较高,而且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然而,血红素作为铁质强化剂,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不溶于水,影响了后续胃肠道的吸收。仅采用控制水解度的一步
目的:评价中药制剂复方冰硼冲洗液、冰硼冲洗液及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细胞毒性和毒性的可逆性。方法:体外培养L929,选用复方冰硼冲洗液作为实验组(A组),冰硼冲洗液为实验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