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 对上海市学龄儿童进行超重及肥胖的现况调查。初步了解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流行趋势,有利于儿童肥胖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
2.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
3. 了解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的检出情况,并分析膳食因素、家庭因素、饮食行为及生活行为对儿童MS 的影响。
方法:
1.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上海城市分为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两部分,中心城区抽到卢湾区和黄浦区,非中心城区抽到杨浦区和宝山区,共36 所学校的11839 名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其中男生6174 例,女生5665 例。
2. 运用1:1 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第一部分研究中知情同意的超重肥胖儿童为病例组,并从体重正常者中按年级、年龄、性别等因素匹配对照,最终确定有效病例630 例,超重组、肥胖组及对照组各为210 例。对研究因素进行条件性Logistic 回归分析。
3. 从第一部分中选取超重肥胖儿童并同意抽取静脉血者作为病例组(94 例),同时,选取一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体重儿童并同意抽取静脉血者作为对照组(120 例)。对超重肥胖及对照组儿童进行血压测量及生化检查(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筛选出MS 儿童,分析各组分的比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膳食因素、饮食行为对儿童MS 的影响。
结果:
1. 被调查学生的超重率为13.3%,肥胖率为6.5%。男生超重率为17%,肥胖率为8.3%;女生超重率为9.5%,肥胖率为4.5%,男生超重率及肥胖率显著高于女生(χ2=14.381,P =0.000)。其中11 岁男生的超重率最高,达到22.2%,8 岁男生的肥胖率最高,达到13.6%。
2. 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低(OR=1.201)、父母肥胖 (OR=4.201)、高出生体重(OR=2.610)、含糖饮料的摄入频率高 (OR=5.736)、进食速度快(OR=2.730)、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高(OR=1.613)、每日脂肪摄入量高(OR=1.252)7 个因素为儿童超重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母乳的喂养方式(OR=0.804)、每天喝牛奶(OR=0.791)、运动时间每天>1 小时(OR=0.457)、每日维生素C 的摄入量高(OR=0.601)为儿童超重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低(OR=1.484)、高出生体重(OR=30.423)、含糖饮料的摄入频率高(OR=7.308)、进食速度快(OR=18.346) 、每日脂肪摄入量高(OR=12.371)5 个因素为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时间每天>1 小时(OR=0.290) 和每日水果的摄入量高(OR=0.997)为儿童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
3. 三种诊断标准诊断的MS 均呈现随着BMI 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经过Kappa 一致性检验,Cook 与Sarah、IDF 一致性较好,Kappa 值分别为0.322 和0.493。采用Cook 诊断标准,发现MS 在对照组、超重组、肥胖组中分别达到0.8%、2.9%、6.7%。肥胖儿童中,腹型肥胖、高血压、高TG 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6.7%、46.7%、11.7%和6.7%,具有l、2 和3 项MS 组分者分别占51.7%、35.0%、6.7%。相关与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S 各组分的危险因素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高摄入量、父母一方肥胖、进食速度快、食量大、祖父母为其烹饪、饮食行为主要受父母影响;MS 各组分的保护因素是蛋白质、钙、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的高摄入量。
结论:
1. 上海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在国内处于高水平,男生的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
2. 不良的饮食行为和缺乏运动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家长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儿童肥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尽早把家庭作为肥胖干预的对象,针对家庭危险因素的干预会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3. 调查对象的MS发病率较高,应引起关注。家庭因素、饮食习惯及膳食因素与MS各组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通过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减轻体重,改善儿童MS各项指标,对防治儿童MS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