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汉词语文化内涵与对译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hu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在相互的影响和碰撞中共同发展。在社会人种学中,语言被视为文化的一个要素和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世界语言学研究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趋势,就是将语言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运用到文化研究中去。语言和文化的范畴紧密相连,语言是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中其它成分得以产生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语言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在语言中,民族文化的特点被清楚、完整地流传和保存了下来。正是一个民族创造出来的语言,实现并完成了表现本民族特征的功能。在同一个语言文化群体内部,语言扮演着连接这个群体各代间的角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经验基本上是以语言的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中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的.词语的意义中保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水平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获得的。因为能够说话交流,人们才能得到先辈总结、积累和系统化的社会经验。语言能够完成这个使命,是因为除了其他的功能外,语言还有着积累知识的重要功能。因此可以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  总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语言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受到文化的制约;其次,语言的使用,即语言的发送.传播和接收要以文化为背景;再次,语言是实现、巩固和传达文化的手段。总的说来,语言带有最明显的民族色彩,是最重要的文化要素。当然,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带有民族特征(如风俗、习惯、传统等),但因此对语言行为的民族文化特征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十分值得关注。可见,语言的学习就是文化的学习,语言的应用就是文化的应用,语言的交际和交流就是文化的交际和交流。共同的文化背景是交际双方必备的前提,也是语言交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语言交际中,违背了文化的规约也就是违背了语言的规约,轻则造成信息误导,发生误会;重则成为无效信息,导致交际失败。尽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有效的交流只可能发生在说话双方有相似的共同认识(或知识背景)时。因此为了精通一门外语必须掌握该语言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很多语言学家强调:"交际人能够互相深刻理解,最好是具有同一社会生活方式,共同风俗、教育、习惯等。"一些文化交流研究结果表明,隶属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们间常常发生相互了解不够,甚至误解的情况。这不仅是由于交流双方没有充分透彻地学习语言,还因为他们缺少对彼此社会文化背景的必要认识。一个语言单位的使用环境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环境,而且也包括非语言环境,即:它关系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因此,为了有效使用一种语言,必须深刻地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及其历史和现实。因此,现代语言心理学和交际学特别重视对相关民族文化的研究。翻译是语言交际和交流的中介,也是使用不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的交际和交流的中介,因此,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而且是文化的转换。语码的转换和文化的转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否则正如上文所述,不是引起误会就是导致交际失败,不能实现翻译的目的。作为一个翻译者不仅是一个双语人而且是一个双文化人,他传译了两种不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也传译了两种语言使用者的不同文化.由此可见,语言间的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  中越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交往和深入的文化交流,越、汉两种语言更有密切的接触,越南无论在语言和文化上都深受中国和汉语的影响.但越南民族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越南语与汉语不属同一个语系,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越、汉语的翻译不能不研究反映在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同时,很遗憾地承认,在越南,关于语言中的民族文化特征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正因为这样,这篇论文的目的便是对越南人和中国人在语言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在有限的研究资料中,也对照了其他民族的语言。这篇论文就是希望通过语言学、语义学、文化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的方法,从研究词语的文化内涵出发,进而探讨越、汉语的翻译对策。限于时间和功力,的工作只能是初步和试探性的,因此研究只限于词语。本论文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1、考察越南语和汉语词语的转义(比喻、换喻、隐喻等)、象征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征。2、越南语和汉语词语的文化含义对汉越对译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将把研究对象定为如下一些语义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场:(1)动物的名字场(2)植物的名字场(3)人类身体部分的名字场。选择动物、植物和人体部分三个语义场就文化涵义进行越、汉两种语言的比较,并以此为根据进行翻译对策的探讨,以期能对越、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深入研究、翻译方法和语言教学提供一些研究参考和科学资料.所以选择这三个语义场是因为:第一,它们是语言中词汇系统的核心和基本成分;第二,这些词语在长期使用中有丰富的语义变化;第三,以上的语义场与其他语义场有明显的界限,方便研究。总的说来,语言带有最明显的民族色彩,是最重要的文化要素。当然,除语言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带有民族特征(如风俗、习惯、传统等),但因此对语言行为的民族文化特征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十分值得关注.  那么词汇的意义是怎样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呢?许多语言学家已经指出:"人类语言的共同属性有:在语音方面可以分成音素,在内容方面所有的语言都是思想的符号系统。除去这些,所有余留下来的属性都具有民族性,而不是人类性"。就这一点而言,一种语言的词不能覆盖其他语言的词,正因为这样,有时候,很难用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翻译出另一种语言中的词的完整的内容和意义.因此研究一种语言的词义能让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简而言之,语言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存在形式.可以看到许多语言的语义共同点,然而,在语言意义中还包括一种文化的独特因素。也就是说,语言还保存了已经被一个民族的历史经验创造出并符合他们社会、文化和劳动生活条件的概念、范畴。认为,词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它的象征意义中得到了最丰富的表现。象征是拿某种事物或现象来概括性、抽象性地比喻另外某件事物。象征在各个民族语言中都是很有趣,很普遍的一种现象。象征义反映了每个民族的心理观念,关联着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此外,词的转义(换喻,隐喻,比喻等)也能表现民族文化特征.  若能完成上述的研究任务,显然,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它可帮助找出解决民族语言心理学中新出现的问题的最佳途径。另外,研究越南人和中国人思维特点也有助于思维心理学的研究,比如,在语言思维活动中生理学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角色问题。如果心理思维规律由生理方面的因素决定,那么这些规律在越南人和中国人中是一样的,而与社会文化条件无关。但在比较越南人和中国人的语言思维时发现有区别,则可以证明社会文化条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除了具有理论意义外,研究结果也将对实践做出一定贡献,首先表现在将一门语言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工作中。因为,据了解,在教外国人越南语(或汉语)时,如果仅逐字讲意思或者只讲拼字规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这是不够的。教外国人一门外语,最先要教他们母语使用者的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表达工具是外语,而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学习者母语式的,即母语式的外语。例如,由于没有掌握中国人的说话方式,又受越南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一位学汉语的越南学生把"他常常跟中国人说汉语"说成了"他常常说汉语跟中国人"。当然,研究结果也能使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得到启发:注意词语的民族文化特征,注意每一种语言的特有表达方式,从而翻得更加准确、生动。作为一个研究汉语、将来从事越汉对译工作的越南人,这个研究工作对我十分有用和有趣。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使用如下研究方法:词汇语义对照法,义位分析法。  文化涵义是深广的,翻译方法是多样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复杂的,无论在文化涵义的比较和翻译方法的探讨上,都是比较简单和举例性的,只是更加深入研究的一个先导性的尝试,希望这个尝试能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和启发。
其他文献
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是对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深刻回答,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根本性问题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
该文以《百喻经》谓语动词为研究对象,并辅以同时期其它语料,来研究中古动词的特点.该文把动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意义相结合,将动词分为五类:行为动词、状态动词、趋止动词、
本文认为“现代性”本身是个充满张力与矛盾的悖论式概念。它包含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是“资产阶级的现代性”,以进步,理性等为核心价值;一是作为它的对立面的“审美现代性”
西方的叙事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以来,20年间,国内学者陆续写作、出版了大量导读性、理论建设性和理论探索性的文章。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外国理论资料的翻译为主,90
基于ANSYS/LS-DYNA分析平台构建多道次渐进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对圆台件的3道次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从节点运动角度分析下沉现象产生的原因:节点产生径向运动的同时伴随有Z轴负
为研究多道次成形条件下薄壁筒形件滚珠旋压的成形机理,采用实验和有限元法相结合对薄壁筒形件多道次滚珠旋压的应力应变、旋压力和成形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道次下的等
论文对彝族服饰文化体系的建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彝族服饰的总体特征.作为外显的物质文化,对彝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是以物质层面的服饰形貌为起点的.彝族服饰的多样性
本论文讨论中韩二、三十年代女性小说的现代性问题。  论文从女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入手,主要从性别角度(Gender Perspective)比较中韩二、三十年代女性小说所体现的现代性问题
一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形成与他早年所进行的文学研究是分不开的,本文遂从扣问马尔库塞早年的博士论文《德国艺术家小说》所寓托的心灵消息开始,希望以此为契机为马尔库塞研
本文旨在对袁可嘉与艾略特的诗论进行比较,梳理二者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从而了解袁可嘉的诗论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艾略特诗论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袁可嘉并非对艾略特诗论的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