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黄斑区形态及功能变化的相关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yao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近视眼在形态上以及功能上的变化,通过检测高度近视眼屈光度数、眼轴长度、黄斑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及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ERG)各波的反应密度与潜伏期,了解高度近视眼的黄斑区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的特征,并与正常人作比较,评价其差异。   方法:对68例(101眼)病例均进行Zeiss-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Zeiss-Hd-OCT4000)测量,由统一操作者对被检眼的黄斑区进行OCT快速扫描,将黄斑区分为9个区域:中心凹区,鼻侧内圈,颞侧内圈,上方内圈,下方内圈,鼻侧外圈,颞侧外圈,上方外圈,下方外圈,再分别测定各区域的视网膜厚度。应用德国Roland公司的多焦视网膜电流图仪RETI-SCANK型系统记录近视患者的mERG一阶反应,分别测定各环的N1、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用A型生物超声仪测量眼轴长度。均由同一操作者完成。把入选所有受试者分为中低度近视组(40眼)和高度近视组(40眼)。设正视眼(21例21眼)为对照组。再比较三组各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别。   结果:   1.在我们的研究中,正常的眼轴长度为23.28±0.98m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是:中心凹区为245.67±18.09um;鼻侧内圈为323.81±14.68um;颞侧内圈为306.43±14.98um;上方内圈322.48±18.90um;下方内圈316.81±12.64um,鼻侧外圈297.10±12.79um,颞侧外圈263.43±11.63um,上方外圈283.48±9.02um,下方外圈267.81±11.51u。多焦电生理的正常值为:P1R1振幅:153.85±18.37nV/deg2:P1R2振幅:73.15±12.70nV/deg2; P1R3振幅48.66±8.21nV/deg2; P1R4振幅:31.86±4.25nV/deg2; P1R5振幅:23.03±2.31nV/deg2; P1R1潜伏期:36.35±2.06ms; P1R2潜伏期:33.06±1.73ms; P1R3潜伏期:31.98±1.28ms;P1R4潜伏期:32.28±0.84ms; P1R5潜伏期:33.5±2.17ms; N1R1振幅:42.78±11.85nV/deg2;N1R2振幅:20.08±5.5nV/deg2; N1R3振幅:13.95±4.15 nV/deg2; N1R4振幅:8.87±1.53nV/deg2; N1R5振幅:6.81±2.15nV/deg2;N1R1潜伏期:18.24±1.51ms; N1R2潜伏期:17.32±1.66ms; N1R3潜伏期:16.98±1.83ms;N1R4潜伏期:16.37±1.37ms; N1R5潜伏期:17.14±1.67ms。   2.高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中低度近视组相比较,眼轴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中低度近视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正视组与中低度近视之间的各个区域的视网膜厚度相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   4.高度近视组中的鼻侧外圈、颞侧外圈、上方外圈、下方外圈、下方内圈的视网膜厚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变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上方内圈、颞侧内圈的视网膜厚度较其他两组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近视的黄斑中心凹以及鼻侧内圈的视网膜厚度较其他两组相比未见明显变薄,无统计学差异(P>0.05)。   5.正常眼组mERG的振幅密度在第1环最大,随离心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三维地形图上呈现出一明显的主峰。潜伏期在第1环最小,随离心度增加逐渐延长。   6.高度近视眼组mERG振幅密度在第1环达到最大值,随离心度增加逐渐降低,但峰值较正常眼低。   7.不同程度的近视眼组与正常眼组mERG的比较:   (1)高度近视眼组mERG各环的振幅密度较正常眼组及中低度近视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低度近视眼组与正常眼组mERG各环的振幅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高度近视眼组mERG第1环潜伏期较正常眼组及中低度近视组有所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其他4环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低度近视眼组与正常眼组mERG的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正常眼组及中低度近视眼组分别与高度近视眼组mERG比较,高度近视眼组各环的振幅密度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潜伏期在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黄斑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布存在区域特异性,随屈光度的增加出现区域选择性变薄,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变薄是确实存在的,主要在旁中心凹区,不是在中心凹。   2.高度近视眼mERG各环振幅密度较正常眼下降,1环潜伏期较正常眼延长。而轻中度近视眼与正常眼振幅密度与潜伏期无明显变化。   3.近视眼mERG振幅密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   4.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屈光不正之间眼轴长度存在明显差异,高度近视眼眼轴明显延长。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新型湿敏元件——聚合物湿敏元件的感湿机理及形式,阐述了聚合物材料和电学结构的有机结合是获得理想聚合物湿敏元件的有效途径,以及理想聚合物湿敏元件的性能和特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水平,改
This paper described a new method to plan out welding paths for multiple robots in virtual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We first distribute welding tasks and prio
本文讨论的船舶燃油辅助锅炉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结构、控制程序原理、锅炉控制程序总框图和锅炉启停的子程序框图,以及采用 CTC 中断服务程序在锅炉燃烧时对燃油量和进
一、前言为精确测定拖拉机驱动轮或履带滑转率,国内外农机测试工作者曾提出滑转率的各种测定方法。由滑转率定义可得,滑转率的测定实际上可转换为拖拉机行驶速度的测量。但
目的: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2,NAT2)是Ⅱ相乙酰化反应的代谢酶,在体内参与20多种肼类化合物及致癌性芳香胺和杂环胺类化合物等的生物激活或灭活代谢。NAT2基因位
本文为ApplelⅡ微型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廉价的高精度低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的采样频率为3Hz,精度为1/20000,并拥有8个模拟输入通道,适用于仪表自动记录等低速环境。 This a
初步地阐述了BACnet的概况,多种数据链路层技术及使用ARCNET的优点。 A preliminary overview of BACnet overview, a variety of data link layer technology and the adva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建立了有效的筛查制度,但由于卫生经济资源的匮乏,宫颈癌依然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治疗适用于Ⅰ期和Ⅱa期的早期患者,其5
本文推出一种新型的变阻式频率传感器和全新的测频同步接口。它具有很高的电阻分辨率和线性度,并基本消除了传统接口所带来的量化误差。文中对其系统组成、R/F变换器、同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