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钠对真丝织物的表面涂层改性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无张力修补术用组织补片修复缺损的腹壁组织是临床治疗因疝气等原因造成腹壁缺损的有效手段。经编真丝织物等材料作为组织补片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副作用是造成术后粘连。本课题用透明质酸钠涂层经编真丝织物,旨在降低织物表面对蛋白质的吸附,减少对细胞的粘连,为研制具有防粘连功能的医用补片提供依据。首先,在真丝织物表面接枝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使真丝织物表面产生大量的氨基。其次,在碳化二亚胺介导下用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钠溶液涂层真丝织物,研究透明质酸钠浓度对涂层后织物表面的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接着,通过牛血清白蛋白吸附实验,研究透明质酸钠浓度对织物表面抗蛋白吸附能力的影响。最后,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接种于织物表面进行体外培养,研究真丝织物表面经透明质酸钠涂层改性后对细胞粘附的影响,并检测织物的细胞毒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用碳化二亚胺激活真丝经编网眼织物表面的羧基后,在真丝织物表面接枝低分子量支化聚乙烯亚胺,用酸性橙7染色法测定织物表面的自由氨基含量的变化及接枝稳定性。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织物表面经接枝后的结构变化,用能量色散光谱(EDS)检测接枝织物表面的N元素含量变化,并用固体Zeta电位仪检测接枝PEI后的真丝织物表面的等电点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I浓度的增大,真丝织物表面因接枝PEI造成的氨基总量增多,在PEI浓度为30 mg/mL时,真丝织物表面的氨基量能够达到652±80 nmol/mg,接枝后真丝织物表面的等电点由3.53增大到5.73,FTIR和1H-NMR的测定结果证明PEI分子上的氨基有效地与真丝织物表面的羧基发生了反应,生成新的酰胺键,达到了在真丝织物表面接枝PEI,新增游离氨基,并使织物表面带上正电荷的目的。(2)其次,通过织物表面的自由氨基与透明质酸钠分子上的羧基反应,在接枝了 PEI的真丝织物表面涂层透明质酸钠。对透明质酸钠涂层的真丝织物的溶胀率和溶失率进行测定,分析涂层后织物的吸水性能和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用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对涂层反应进行鉴定,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EDS检测涂层织物表面碳、氮基团含量和元素含量变化,分析表面涂层对织物表面的化学组成的影响。用热重分析检测经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钠涂层后织物的热分解行为变化。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钠对表面接枝PEI后的真丝织物表面进行涂层改性时,随着透明质酸钠的浓度增大,织物增重率显著增大,相应的织物的溶胀率显著增大。当透明质酸钠浓度为0.4%时,能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透明质酸钠凝胶层。当透明质酸钠的浓度大于0.8%后,织物表面依靠化学结合及物理吸附而涂层的透明质酸钠的量都显著增多。对表面经透明质酸钠涂层后的真丝织物进行FTIR、13C-NMR波谱、热重分析及XPS的测试和分析表明,经透明质酸钠涂层后,织物表面有新的酰胺键生成。透明质酸钠通过其分子上羧基与织物表面的自由氨基反应形成酰胺键,有效地涂层于织物表面。(3)通过血清蛋白在涂层改性前后织物表面的吸附实验,比较透明质酸钠涂层改性前后织物表面吸附蛋白的能力。然后通过细胞粘附实验,研究织物表面经透明质酸钠涂层后对细胞粘附和形态的影响;用CCK-8法检测经透明质酸钠涂层后的织物表面的细胞增殖,用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细胞的增殖形态;最后,用织物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检测经透明质酸钠涂层改性后织物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随着对真丝织物表面涂层时透明质酸钠浓度的增大,涂层后真丝织物表面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显著减少。表明真丝织物表面经透明质酸钠涂层改性后抗血清蛋白吸附的能力显著增强。当对真丝织物表面进行涂层改性的透明质酸钠的浓度低于0.8%时,涂层织物表面对细胞的粘附能力随透明质酸钠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弱,粘附的细胞形态明显呈球形,细胞收缩,细胞骨架萎缩。表明经浓度为0.2-0.8%透明质酸钠涂层改性后,真丝织物表面抗细胞粘附的能力显著增强。L-929细胞接种于经透明质酸钠涂层改性的真丝织物表面进行体外培养1到3天后,细胞均呈球形并聚集生长。培养7天后,经较低浓度透明质酸钠(0.2-0.6%)涂层改性的真丝织物表面的细胞形态转变为梭形,且沿着织物表面铺展、增殖,细胞之间的连接增多;而在较高浓度透明质酸钠(0.8-2.0%)涂层改性后的真丝织物表面的细胞则始终表现为球形聚集生长。表明经较高浓度透明质酸钠(浓度大于0.8%)进行涂层改性的真丝织物表面能够持续抗细胞粘附达7天以上。用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钠对真丝织物表面进行涂层处理后,L-929细胞在织物表面的增殖活力均大于75%,所有织物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8%以上的透明质酸钠对真丝织物表面进行涂层处理后,真丝织物既能有效地抗血清蛋白的吸附,又能有效地抗细胞粘附长达7天以上,预计作为组织补片能够达到防粘连效果,显示出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后应用于临床的开发前景。
其他文献
成分数据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多维数据,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物、经济等多个领域。成分数据反映的是相对信息,而不是绝对信息。分位数回归和复合分位数回归可以在最小二乘回归的假设不满足时使用,同时也更加稳健。变量选择在统计建模中起着重要作用,变量选择可以帮助我们剔除不重要的变量,简化模型。本文研究成分数据的变量选择,主要建立成分数据下的分位数回归和自适应LASSO分位数回归方法、复合分位数回归和自适应LASS
学位
系统性风险一直是理论和实务都关注的热点。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风险度量工具CoExpectile,它克服了CoVaR和CoES的缺点,同时具有一致性(coherence)和可显式表达性(elicitability)。CoExpectile可由VIX、短期流动性利差、国债利率变化、收益率曲线斜率变化等状态变量进行预测。本文将ΔCoExpectile定义为机构处于压力状态下和机构处于正常状态下系统的
学位
在分子生物学中,分组测试是DNA文库筛选中的常用方法,格子区组填充与其有关.本文提出了 α-可分解的r × c格子区组填充的概念.用Kv表示一个顶点个数为v的完全图,Kr× Kc表示一个Kr和Kc的卡氏积图,其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x,y)和(x’,y’)相邻当且仅当x=x’或y=y’.一个阶为v的α-可分解的r× c格子区组填充,记作α-RGP(v;Kr×Kc),是一个二元组(X,A),其中X是
学位
近年来,对分数阶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也成为应用数学和计算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研究了带α(0<α<1)阶Caputo导数的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的差分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稳定性分析和误差估计.首先,我们分析了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差分格式的一般形式,并给出了一个关于差分格式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其次,对已有的L2-1σ方法进行改进,我们构造了一个时间方向具有(3-α)阶全局精度的半离散差
学位
金融危机过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成为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学术界以及金融业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精准的测度系统性风险则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风险度量边际尾部波动率(MTV),以此研究金融系统处于极端损失时,金融机构的波动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边际期望损失(MES)方法进行了补充与拓展。我们提出用广义自回归得分(GAS)—动态混合Copula模型来估计MTV。在实证分析中,
学位
蚕丝纺织品的阻燃整理,以往常采用棉用磷氮树脂型阻燃整理剂和轧烘焙工艺进行整理,该整理方法存在游离甲醛释放、因高温焙烘而引起的蚕丝强力损伤的缺点,故探寻新的阻燃剂及其整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聚赖氨酸(PLL)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无毒无害、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其含氮量较高,因而具有与其它阻燃元素构建新型阻燃体系的潜在可能性。本研究采用PLL/铝离子络合技术、PLL/六偏磷酸钠和PLL/植酸聚
学位
天然染料作为可再生和可持续的生物资源,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受到了日益增长的关注。蚕丝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悬垂性、吸湿性和光泽,但由于其易泛黄、起皱、缺少功能性而限制其应用。本文采用天然染料染色的方法对蚕丝进行功能改性,选用15只天然染料对蚕丝织物染色,并用3只金属盐对其进行媒染,使蚕丝织物着色的同时,赋予蚕丝阻燃性、抗氧化性和紫外线防护性能。具体研究了黄酮类(芦丁、槲皮素、黄芩苷)、蒽醌类(紫胶红、
学位
为了解决天然染料染色织物色泽单调、色谱不全等问题,本课题对天然染料染色色彩的影响因素和拼色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不同天然染料的直接染色、媒染染色和拼色染色工艺,分析了不同染色工艺对染色织物颜色和色牢度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六种天然染料直接染色工艺条件分析表明,所选天然染料可在染液pH=3.0~3.5,95℃的条件下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在此条件下,所用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直接染色提升性趋势和升温
学位
蚕丝作为高档的纺织品原料,性能优良,用途广泛,但也存在功能单一,易点燃等缺点。对蚕丝进行后整理,赋予其功能性,拓宽其应用领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随着绿色环保经济的发展,天然生物质材料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天然多糖、植酸、壳聚糖、蛋白质等生物质材料被发现应用在纺织品上,赋予纺织品较好的功能性。酪蛋白磷酸肽(Caseinphosphopeptides,CPP)是酪蛋白的水解产物,是一种
学位
随着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丝及丝织品的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的丝绸制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76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茧和生丝的出口国。精确高效的对生丝外观品质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生丝质量,促进丝绸生产商做出相应的技术革新升级。本文在分析现有生丝外观和疵点检测原理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生丝匀度疵点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