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而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持续增长的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使得中国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大气细颗粒物的排放量约占全球的14%。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室外大气污染导致我国每年约30万人过早死亡,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每年约42万人过早死亡,室内外PM2.5浓度的差异为健康风险水平的评估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同时大多数人超过80%的时间都会待在室内,室内微环境污染物浓度差异以及不同个体日常活动行为的差异,使得目前仅针对外环境浓度的评估方法显得非常粗糙,这迫使我们必须要通过个体暴露调查及行为活动模式的跟踪精细化个体暴露参数,从而有效提高健康风险水平以及短期急性健康效应的准确性。此外,空气污染会对公众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公众对于空气污染健康风险的感知与实际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仅如此,公众的感知对于公众的行为以及对于环境暴露的反应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减少空气污染的影响,一个有效的起点就是了解公众对于空气污染的感知和态度。除了普通公众外,对于厨师等高暴露人群而言,其空气污染的实际个体暴露水平与风险感知情况如何?与普通公众相比又有怎样的差异?基于以上几方面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江苏省南京市作为典型区域开展研究,选择普通人群和厨师高暴露人群为研究对象,并针对三类主要厨师职业人群开展一年四个季度的个体暴露跟踪,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1)厨师人群与普通人群对于灰霾的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类人群对于灰霾风险感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厨师人群对灰霾风险感知的影响度和熟悉度水平要显著低于普通人群,而在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上,厨师人群反而要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此外,两类人群对灰霾风险感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三类人口统计学变量上。(2)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厨师其不同微环境以及个体PM2.5暴露浓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暴露跟踪研究期间各微环境PM2.5浓度中仅有家和交通环境这两种微环境是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且家微环境季节变化规律和交通微环境一致,均呈现以下特点: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对于不同类型的厨师而言,各类微环境中仅在其工作的餐馆厨房和交通环境这两种微环境下的PM2.5暴露存在显著差异,三种不同类型厨师在餐馆厨房微环境PM2.5暴露呈现:“炒炸”厨师>“烧烤”厨师>“蒸煮”厨师,三种不同类型厨师在交通微环境PM2.5暴露呈现:“蒸煮”厨师>“炒炸”厨师>“烧烤”厨师。(3)厨师个体PM2.5日均暴露量以及呼吸暴露剂量会受到季节以及其烹饪方式类别的影响,并且不同类型厨师在烹饪时的PM2.5暴露量及呼吸暴露剂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厨师人群其PM2.5个体暴露主要为其工作的厨房环境以及其所居住的家中室内暴露,此外,除了“蒸煮”类厨师厨房暴露以及家微环境的暴露会随不同季节差异有较大的变化外,“炒炸”类厨师和“烧烤”类厨师厨房暴露贡献均高达65%以上,并且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增高,冬季厨房暴露贡献高达80%以上。(4)不同类型厨师滤膜PM2.5中某些化学元素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蒸煮”类厨师和“炒炸”类厨师滤膜中检测到的33种化学元素之间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烧烤”类厨师滤膜中K元素和Rb元素含量要显著高于“蒸煮”类厨师和“炒炸”类厨师,而“炒炸”类厨师滤膜中Na元素含量要显著高于“烧烤”类厨师。(5)厨房烹饪行为会造成厨师人群死亡率升高0.000202%(95%置信区间:0.000152%,0.000242%),长期暴露于由烹饪活动产生的高PM2.5暴露环境下可能会对其肺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日均暴露时长以及厨房通风换气设备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厨师患上慢性肺阻塞的概率。本研究可对降低厨师等高暴露人群PM2.5暴露危害和提供不同烹饪方式对个体暴露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加强风险沟通与管控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并对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建议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