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urse Coh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Taking Robert Frost's Poems for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隐喻研究一直局限于修辞领域,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及认知机制。当代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实质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即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从语篇层面入手对概念隐喻进行研究,发现其强大的语篇连贯功能。
   本研究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阐述和论证了概念隐喻的以下功能:首先,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工作机制将语篇信息纳入统辖范围内来构建语篇结构的连贯性及系统性,使得语篇在概念与语篇两个层次上具有连贯性;其次,概念隐喻构建诗歌语篇的连贯主要是通过语义、语用和认知层面来构建的;最后,概念隐喻的运用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从外在的表象深入到诗歌的内在结构,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含义。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对隐喻的娴熟运用,由于诸多概念隐喻的巧妙运用,人们高度概括他的诗歌为“始于愉悦终于智慧”。因此,本研究基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语篇,通过对其诗歌中隐喻的认知解读,研究概念隐喻如何构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语篇的连贯性,同时阐释概念隐喻对诗歌语篇深层连贯的阐释力。此外,凭借概念隐喻的分析手段,本研究着意于挖掘和领会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深刻含意。
   本研究主要从语义层,语用层及认知层这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挖掘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语篇的连贯性。
   此外,通过分析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中的概念隐喻,丰富了诗歌语篇连贯分析理论,而且挖掘出诗人的认知方式以及世界观,为深层次的理解和剖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中式英语,顾名思义,是一种受到汉语各个层面影响而导致的不标准的汉语式英语。中式英语在中国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频繁的出现,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中国学生如果要克服中式英语就必须对中式英语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且从其产生的原因和生成机制上入手,对其生成的中式英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于中式英语的产生,很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二语习得理论
学位
学位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翻译活动的重要性也益发凸显。作为翻译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译者,对于译文、译作的最终生成,翻译质量的高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西方翻译伦理研究,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译者伦理是翻译伦理研究不可忽略的重点之一。本文从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入手,以切斯特曼个人伦理和职业伦理为指导,同时尝试引入社会伦理,从个人、社会、职业伦理三方面探讨
学位
在当代翻译活动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基本所有学派都不能就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给出确切的观点。大多数学派的观点是由于意义是客观的,从而翻译是可能的,因此应该有对等的翻译标准。也有一部分学派的观点是意义是主观的,在他们的观点中翻译就是不可能的。但是大部分的翻译研究都是以语言学为基础进行研究的,然而翻译的认知过程由于本身的特点是短暂的,很大程度上会被译者忽略。因此,将认知过程纳入翻译活动研究十分有必要。  本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在历史弥久的翻译研究中,翻译学者们大多以结果为取向,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着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原则。很多译者对一个句子进行翻译时,很少考虑句式结构本身的意义,而是依次找到句子各组成成分在译入语中的对应词,通过排列组合,生成译句。这样的译文往往生硬甚至语义不通。沈家煊认为正确解读句子的意义不能单从词汇的意义出发自下而上地进行,构式本身的意义也会自上而下地影响句子的意义。本研究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出发,对翻译过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