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氧化应激调节线粒体自噬调控衰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hofa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和细胞体内外自然衰老模型,研究内质网氧化应激对线粒体自噬及衰老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造模:选择3月龄和24月龄SD大鼠建立自然衰老模型;选择人源细胞系HUVEC和WI38细胞自然传代至50代,建立复制性细胞衰老模型。2.基因操作干预关键靶分子:通过感染慢病毒过表达抗氧化酶GPx8建立过表达GPx8细胞系;通过感染慢病毒包装的Parkin sh RNA建立敲减Parkin细胞系。3.衰老指标检测: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β-Gal染色及活性;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及细胞衰老标志物p21、p16、p27 m RNA和蛋白水平;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力。4.GPx8水平检测: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及细胞内质网关键抗氧化酶GPx8 m RNA和蛋白水平。5.内质网H2O2水平检测:采用ER-Hyper腺病毒感染细胞和内质网标记探针ER Tracker共定位,通过共聚焦荧光成像检测细胞内质网H2O2。6.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敏感性检测:采用衣霉素处理细胞,通过试剂盒检测细胞ERS的敏感性。7.自噬水平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LC3和p62蛋白水平。8.线粒体自噬水平检测:采用GFP-LC3腺病毒感染细胞和线粒体标记探针Mito Tracker共定位,通过共聚焦荧光成像检测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采用试剂盒提取线粒体DNA(mt DNA),并进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DNA拷贝数;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Nix和FUNDC1水平。结果1.大鼠衰老过程中,肝组织内质网关键抗氧化酶GPx8水平降低。衰老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大鼠自然衰老。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衰老过程中,肝组织内质网抗氧化酶GPx8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提示内质网抗氧化酶GPx8可能参与了衰老过程。2.细胞衰老过程中,内质网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细胞ERS的敏感性降低,自噬受到抑制。衰老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复制衰老模型建立成功。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共同显示,细胞衰老过程中,内质网抗氧化酶GPx8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同时ER-Hyper结果显示,内质网H2O2水平升高。表明衰老过程中发生了内质网氧化应激。细胞ERS的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ERS的敏感性降低。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衰老过程中,LC3-II/LC3-I降低,p62水平升高,自噬水平受到抑制。提示内质网氧化应激增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导致细胞衰老。3.过表达GPx8抑制内质网氧化应激,提高了细胞自噬,缓解了细胞衰老。ER-Hyper结果显示,过表达GPx8后,内质网H2O2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GPx8后,LC3-II/LC3-I升高,p62蛋白水平降低,自噬水平提高。衰老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GPx8后,β-Gal显色减少、活性降低,细胞增殖活力升高,细胞衰老标志物p21 m RNA水平降低,细胞衰老得到缓解。表明内质网氧化应激可以抑制细胞自噬,促进细胞衰老。4.采用UPR通路特异性抑制剂抑制UPR通路活性,降低细胞ERS的敏感性,能够拮抗过表达GPx8对自噬水平的改善以及对衰老的缓解作用。细胞ERS的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GPx8后ERS的敏感性升高。而给予UPR通路抑制剂后则明显降低。线粒体自噬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GPx8后,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而给予抑制剂后则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arkin和PINK1水平降低,mt DNA水平升高,GFP-LC3与线粒体融合部分减少,线粒体自噬水平受到抑制。衰老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GPx8后,细胞衰老得到缓解。而给予抑制剂后则衰老标志物β-Gal显色增加、活性升高,细胞增殖活力降低,细胞衰老标志物p21、p27和p16 m RNA水平升高,细胞衰老加剧。表明改善内质网氧化应激缓解衰老是通过活化UPR通路,促进细胞自噬。5.敲减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Parkin抑制线粒体自噬水平,能够阻断过表达GPx8对自噬水平的升高以及对衰老的缓解作用。过表达GPx8再敲减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Parkin后,Parkin和PIN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mt DNA水平明显升高,GFP-LC3与线粒体融合部分减少,线粒体自噬水平受到抑制。衰老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线粒体自噬被抑制后衰老标志物β-Gal显色增加、活性升高,细胞增殖活力降低,细胞衰老程度加剧,GPx8过表达带来的缓解衰老作用消失。提示改善内质网氧化应激缓解衰老是通过提高线粒体自噬水平。结论1.衰老过程中,伴随着内质网氧化应激升高,细胞UPR活性降低,细胞ERS的敏感性降低,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2.改善内质网氧化应激可以提高细胞UPR活性,增加细胞ERS的敏感性,促进线粒体自噬,缓解细胞衰老。
其他文献
目的以结肠炎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慢性结肠炎模型引起的穴位痛觉敏化与沉默型C类神经元现象;生理及病理条件下,CHRNA3标记的沉默型C类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及其“唤醒”特性;结肠炎模型引起的穴位痛觉敏化、内脏敏化是否与沉默型C类伤害神经元激活相关;结肠炎模型引起的脊髓背角中枢敏化是否与沉默型伤害神经元“唤醒”相关。方法本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TNBS+50%乙醇制作慢性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体质分类,观察其证型特点与体质特征之间的联系,探究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为运用中医药防治POP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西安市红会医院骨质疏松科门诊治疗及随诊的1000例POP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记录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
本课题来自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的质量标志物研究及其应用”(编号:2019SF-300)。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持续时间长且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芍药甘草汤始载于《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炙甘草两味中药组成,是解痉止痛经典方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等难治性疼痛,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不少学者对芍药甘草汤开展化学成分分析与
目的:本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的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对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和文献质量分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试验研究和治疗应用提供一定参考。资料与方法:选定关键词,并设立文献纳入与删除的一致性标准。运用计算机搜索技术及人工检索整理并用的方法,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3月发表的关于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对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包括中医痰瘀互结理论和冠心病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长安雷氏心病痰瘀流派”简介和主要学术思想三方面,从源流、病因病机、转归、现代医家对其认识等方面概述痰瘀互结理论,综述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包括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方面,最后简单介绍流派的组织架构、主要学术思想。第二部分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来分析“长安雷氏心病痰瘀流派”及流派成员诊治冠心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医四诊资料,归纳其证型分布;利用数据挖掘分析降调节后的中药用药规律,目的是为IVF-ET长方案患者降调节后中医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不孕症行IVF-ET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患者共806例,调查患者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和习惯、既往史情况、女
大黄作为我国常用中药材之一,临床应用广泛,野生资源匮乏,市场上主要以栽培品为主,栽培过程受温度、光照或海拔等环境因素影响。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大多来源于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与药材品质关系密切。细胞信号转导或逆境胁迫通过作用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而影响药材活性成分合成及品质形成。MYB作为植物特有的一大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或逆境适应等生命历程中发挥
目的:初步探讨金果胃康胶囊通过Notch4/Snail通路调控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作用,进一步阐明金果胃康胶囊治疗PLGC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及空白组,前者通过MNNG综合方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随机分别从造模组取3只大鼠,从空白组取2只大鼠,检验是否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金果胃康组、维酶素组和
目的: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型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为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客观化辨证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西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PV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1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制订的优势病种临床诊疗常规,结合患者证候、舌脉表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