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在农村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跨越的战略选择,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建设的总载体和主抓手。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它的提出,指出了当今农村地区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在不断探索尝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改变农村原有的脏乱差的现象,营造良好优美的生态环境,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建设的任务、建设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本文旨在从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介绍当今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本文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美丽乡村是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全面提升村庄整治、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和深层次保护利用生态自然资源的内在要求,它更注重体现农民产业增收,更注重体现农民产业增收,更注重体现乡土文化的繁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本文以西沟乡美丽乡村建设为例,介绍了当今乡镇一级从四个方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一是用发展企业的理念发展“生态经济”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和乡村生态农业,打造生态观光农业;二是用建设景观的理念建设“生态人居”工程。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推进生态能源建设,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宜居人居环境;三是用城市管理的理念打造“生态环境”工程。开展“整治乡村生活垃圾、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整治广告、路牌、整治违章搭建”活动,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四是用和谐文明的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工程。加快培育特色文化村,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扎实开展乡村文明宣传教育,促进乡村社会和谐。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难以调动和发挥。表现在农民观念和思想难以统一,农民在服从规划管理上缺乏自觉性,农民在维护环境卫生的责任感以及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主要表现为规划滞后,资金投入不足,项目缺乏梳理统筹;三是管理机制的缺乏,影响了建设长效持久。主要表现在农民缺乏开展自我管理机制,乡村缺乏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卫生保洁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监督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本文介绍了台湾“富丽乡村”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为提高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台湾的“富丽乡村”主要是以乡(镇、市、区)为单位,考量自然、人文等条件与发展潜力,来规划乡村未来发展方向及重点,其规划的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公共及公用设施、生活环境改善、文物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实施“富丽乡村”建设中,它们科学制定和优化建设规划,加强指导和监管,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有效运行,加快土地流转与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与投入产出效率,发展休闲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凸显当地特色,走精细化发展之路,加快农业各类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持续增加财政用于乡村建设的投入,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建设稳步发展提供有效资金保障。在建设中,不仅需要保有原来农村建筑风貌及传统特色,也相应增加了现代化的设施,将农村产业、观光果园、农产品展售中心还有民宿等都纳入其整体规划之中。 台湾“富丽乡村”建设,给我们也带来了几点启示:一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制定的主导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扶持上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在全域规划上的主导作用,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同时重视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发挥政府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的指导、管理、服务作用。二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着力探索休闲农业、观光式农业,探索精深农产加工业,探索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在建设中要保持城乡“和而不同”以凸显乡村价值。在产业发展上凸显特色,在生态建设上凸显优势,在乡村文化上凸显浓厚。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启示,笔者认为必须从“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战略高度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全域景区、全域景点建设生态旅游乡村为统揽,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以实施宜居住房、清洁生产、安全饮水、通畅路网、环境整治、乡村绿化为内容的“六大工程”,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打造宜居安置工程、培植旅游富民产业、完善配套公共设施、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是要加强规划引导和分类指导,科学构建新型城乡体系。笔者认为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抢抓城郊生态游憩带建设、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各种机遇,进一步修订完善发展规划,加快编制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分中心城区、产业园区、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四个层次,规划构建“阶梯化”新型城乡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山区、半山区、平原的不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使不同地域、不同条件的村都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类实施、整体推进,根据各行政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优势、基础条件、产业分布及人文景观情况,将美丽乡村建设分为乡村观光型、都市田园型、自然村落型,三个类型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二是充分挖掘山水人文资源,形成农民增收的多点支撑。笔者认为要优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实施村庄环境绿化、村庄环境靓化、村庄立面改造工程;创新农业发展形态,把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丰富农业文化内涵,把农俗风情和休闲旅游结合起来。 三是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笔者认为要继续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建设通乡断头路、旅游路,打通内循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改善水源区水质环境;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构筑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加快宜居安置和环境整治,打造山青水秀人和及便利的人居环境。 四是不断推进农村社会治理,逐步解决公共服务短板问题。笔者认为要不断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五是探索农村改革创新机制,破解制约城乡二元结构瓶颈。笔者建议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扩大农村开放,逐步打破城乡分割体制障碍。 六是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大各级干部作风建设,努力争当美丽乡村政策的传递者,争当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争当农村发展的主力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作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