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与ι-THP对大鼠吗啡CPP效应、VTA-NaC-PFC神经环路谷氨酸和NR2B的影响及比较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662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延胡索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效应的消退作用,以及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前额叶皮质(VTA-NAc-PFC)神经环路谷氨酸递质含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的影响,并和左旋延胡索乙素(l-tetrahydropalmatine,l-THP)进行比较,从行为学、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子水平探讨延胡索单味中药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作用;同时比较延胡索与l-THP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药效作用和药理作用机制。   方法:(1)延胡索与l-THP对大鼠吗啡CPP效应的消退作用并比较   将筛选合格的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生理盐水对照(NS对照)、模型、延胡索与l-THP高、中、低剂量共8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NS和吗啡(起始剂量10 mg·kg-1至100 mg·kg-1),分别置黑、白箱进行训练(白箱为吗啡伴药箱),连续10 d,在末次训练48 h后行CPP测试,确认吗啡CPP模型建立成功。延胡索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延胡索2 g·kg-1、1 g·kg-1和0.5 g·kg-1水提液(内含l-THP的量分别是0.153 mg、0.077 mg和0.038 mg),l-THP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l-THP3.76 mg·kg-1、1.88 mg·kg-1和0.94 mg·kg-1进行灌胃治疗,模型和NS对照组灌胃等体积NS,时间连续21 d。在治疗的6 d、9 d、12 d、15 d、18 d、21 d,分别测试各组大鼠在白箱的停留时间,并与末次训练后48 h模型组所得数据比较,若连续3 d差异具有显著性,表示CPP效应消退。   (2)延胡索与l-THP对吗啡CPP大鼠VTA-NAc-PFC环路各脑区谷氨酸含量及NR2B表达的影响及比较   将筛选合格的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NS对照、模型、NS治疗、延胡索与l-THP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6只,建模步骤同上。NS对照和模型组大鼠在末次训练48 h行CPP测试后即处死取材,余NS治疗组灌胃NS,而延胡索与l-THP各组则分别用与(1)相同浓度的延胡索与l-THP治疗6 d再次CPP测试后,取VTA、NAc和PFC脑区用比色法测定其谷氨酸递质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其NR2B的表达。   结果:(1)与NS对照组比较,各吗啡训练组大鼠在白箱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治疗后,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的CPP效应在用药6 d消退,而模型组、延胡索与l-THP低剂量组在用药21 d消退(P<0.01或P<0.05)。   (2)与NS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TA、NAc和PFC脑区内谷氨酸含量及NR2B表达均升高(P<0.01或P<0.05);治疗后,与模型和NS治疗组比较,延胡索与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在白箱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同时其VTA、NAc和PFC脑区内谷氨酸含量及NR2B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   结论:(1)延胡索能加速吗啡CPP效应的消退,逆转VTA-NAc-PFC环路中升高的谷氨酸含量和下调NR2B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2)对吗啡CPP效应消退的药效作用,以及VTA-NAc-PFC神经环路中谷氨酸递质和NR2B的影响,含一倍量l-THP单体的延胡索中药相当于单独应用约24倍l-THP单体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1-MCP处理后的草菇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将1-MCP处理后的草菇分别用打孔PE袋,PE膜结合托盘,打孔PE膜结合托盘,双封袋气调包装,双封袋充氮包装
  以灵芝子实体超细粉为提取原料,通过脱脂、提取、浓缩、醇沉、去蛋白和真空冷冻冻干为灵芝总多糖(GLP),分别用40%、60%和80%乙醇分级沉淀3个组分(GPL40、GLP60和GLP80).体外
会议
  为了充分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副产物,将其开发成杏鲍菇软罐头休闲产品,干燥方式对产品品质有较大影响,应重点探讨.通过三种干燥方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所生
会议
  本文以紫芝的担孢子萌发获得的单核菌株为实验材料,采用三轮杂交法,OWE-SOJ技术及核迁移技术对其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进行准确测定。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紫芝为四级性异
  应用双孢蘑菇单孢分离技术,从杂交菌株W192分离单孢菌株,单孢菌株经过生物学特性分析、同工酶鉴定及出菇筛选试验,优选出单孢新菌株W192-36、W192-38.新菌株在宁德洋中新
  目前香菇,灵芝等食药用菌大多采用阔叶树栽培,对我国林木消耗极大,以草代木成为了现今的栽培趋势。本实验菌株选自实验室杂交菌株中的几株,通过统计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大小
会议
  为探讨双孢蘑菇子实体采后后熟的蛋白质表达变化,对双孢蘑菇子实体5个不同采后阶段的蛋白质组进行了i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TRAQ-MS/MS)分析,获得1509个具有
以收集自福建三明地区的12个野生香菇菌株分离得到的46个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交配型因子测定,分析其不亲和性因子的多样性.从样本中鉴定出15个A因子和15个B因子,表明该地区野生
  以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以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6+V8区,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
会议
本文从三株木糖发酵菌出发,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选取木糖50 g·L~(-1),蛋白胨3g·L~(-1),酵母粉3 g·L~(-1),转速为100 r·min~(-1)微好氧环境进行发酵,通过菌种性能鉴定,选择了性状较为优良的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作为木糖发酵的出发菌株。为了改善木糖发酵酵母的性状,进一步通过乙醇驯化,增强休哈塔假丝酵母的乙醇耐性,进而进行呼吸缺陷型的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