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大豆氮素积累与营养动态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4-2005年进行,采用框栽和砂培相结合的方法。框栽试验土壤为黑土,试验品种为东农47(高油型)和绥农10(丰产型),设置了种肥施氮和不施氮、初花期追氮肥和不追氮肥处理。砂培试验采用硫酸铵、硝酸钾、硫酸铵和硝酸钾混合(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1:1)三种氮素营养液培养。对大豆氮素积累和营养动态及施氮肥对其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植株氮素积累成“S”形曲线;叶片、茎、叶柄氮素积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单峰曲线,最高值均出现在鼓粒期(R6);荚果的氮素积累量在成熟期达到峰值。大豆植株各部位氮素在生育后期向荚果转移;在框栽条件下,氮素流转量叶片>茎>叶柄;茎的氮素流转率高于茎和叶柄,叶片和叶柄接近。 大豆植株氮素含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下降走向,叶片氮素含量较高,其含量顺序是:叶片>茎>叶柄。大豆植株氨态氮含量动态品种间差异较大,绥农10叶片呈下降趋势,东农47先降后升再降;茎部氨态氮含量V4-R2期降低,R2-R6期47变化不大,而绥农10于R5期又出现1峰值;荚果于R4-R5期达到峰值;叶片和茎部V4和R1期相差不大,R1以后叶片明显高于茎部。 叶柄硝态氮含量大于茎,其动态均呈下降趋势;V4期东农47叶柄中硝态氮含量大于绥农10,R1期两个品种基本相同。大豆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来表征土壤硝态氮营养情况。茎和叶柄酰脲含量呈上升趋势,至R6期达到最高值,荚果呈下降走向,叶片无明显变化,荚果和茎部的酰脲含量明显高于叶片和叶柄。尿囊酸含量与酰脲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含量相差不大,茎、叶柄、荚果中尿囊酸含量明显高于尿囊素含量。 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再降,至R5期达到峰值,其动态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叶绿素b的含量,二者成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都与叶绿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b值品种间有一定差异。 种肥施氮和追施氮肥使大豆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增加,对植株氮素含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种肥施氮明显增加R1期东农47叶片和茎部的氨态氮含量;始花期追施氮肥增加了茎、叶柄、荚果的氨态氮含量。种肥施氮使绥农10在V4期的茎和叶柄的硝态氮含量增加明显。种肥施氮R1期植株中酰脲含量有增有减,始花期追施氮肥增加了R2期植株酰脲含量,尤其是茎部增加幅度大,在R4期没有明显规律性。在框栽条件下,种肥施氮没有表现明显的增产作用,初花期追施氮肥增产明显。 在砂培条件下,以硫酸铵、硝酸钾、硫酸铵和硝酸钾混合(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1∶1),分别作为氮源配制营养液,当营养液中氮的浓度由50mg/L增至200mg/L时,大豆叶片、茎、叶柄和R1期根部氮素含量增加;明显增加了叶片、茎、叶柄中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了R1期根部氨态氮含量;明显增加了V4期叶片、叶柄中酰脲含量,对根和茎部酰脲含量影响不大,使R1期叶片、茎部和根部酰脲含量明显降低,使R1期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以硫酸铵作为氮源时,当营养液中氮的浓度由50mg/L增至200mg/L时,V4期根部氨态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We have confirmed effici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 peripheral lymphocytes transduced with a p185HER2-specific chimeric T-cell receptor gene both in murine
心理学家德雷夫达尔曾说:“创造力是个体产生任何一种形式思维结果的能力,而这些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产生它们的人事先所不知道的,它有可能是一种想象力或是一种只局限于概
在波兰,许多研究都涉及到荞麦籽粒各方面的价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单宁的品质)。而另一方面,关于荞麦脱粒打谷后残余物的试验却很少。本研究提供了可填补这项空白的结果
为探究多胺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消亡期的藻液培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探究多胺(腐胺、亚精胺、
A sensitive method based on solid phase PCR on oligonucleotide array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wo point mutations 1896G-A and 1901G-A in hepatitis B virus (HBV
The house dust mites (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Der f) are the major source of aeroallergens implicated in the expression of atopic disorders, including asthma
In the past decade, uses of antiseptics and disinfectants in hospitals and other health care centers are rather common, but the chance to develop resistance to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s) after ultraviolet B irradiation (UVB) an
为了探明水、陆稻抗旱性生理机制和营养特性,为高产、高效的陆稻栽培技术体系及水稻旱种提供指导,本研究以TANGARA,IAPAR9、新香优80和R80为材料,进行了水、旱种比较试验和以TANGARA为材料进行了施肥及化学调控试验。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各品种的产量水、旱种差异显著。水种时新香优80产量最高,达8377.31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品种,方差分析各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
干旱、低温和高盐是目前影响农作物的主要非生物限制因子,它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 OREB转录因子能特异结合启动子中含有DRE/CRT的顺式作用元件,激活逆境应答基因表达,增强植物耐干旱、低温、高温等逆境的能力。 本论文克隆了一个逆境调节基因即DREB转录因子基因,同时,还研究了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根据genebank数据库中的DREB转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