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主体意义世界的建构——王阳明心学思想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问题一直是中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西方整个近现代哲学都是力图摧毁宗教神学对人的贬斥,围绕高扬人的主体性展开的,主体性观念是现代性的根基。它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类理性的力量,发现了人的意志、情感和非理性的人性价值以及人的自为存在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等。中国哲学中,人对自我的发现与生活实践或生命体验有关,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伦理学反省,与西方哲学传统的伦理学最基本区别在于儒家思想中强调道德行为的实践主体(practical agent)---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心性探寻。   王阳明的“心学”把具有伦理本性的个体之心当作宇宙本体,高度强调了道德自觉原则,强调了道德主体的自觉性。他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充分肯定了人作为自身而存在,从而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在他的“心即理”的命题,肯定了普遍之理应当内化于个体之心,通过理与心的融合,一方面普遍之理不再仅仅表现为与个体相对的超验存在,另一方面,个体意识则开始获得了普遍性的品格。心与理的统一通过普遍的道德规范与个体的信念、情感、意愿等相融合的过程,在主体意识中具体化为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其次,在王阳明的心学中,意之所在便是物。心物无间,意义世界中的存在既外化为伦理—政治秩序,而这种内在的境界总是与主体的存在合一。从更广的视域看,超越有对而走向无对,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重建天人合一的历史演进过程。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意义指向对象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事亲、事君的实践作为心之所发。物与事的沟通使心学的侧重点由超验的自在之物转为实践中的对象,意向活动与道德践履的相融,使意义世界的建构不再仅仅表现为意识领域中的活动.   所谓意义世界的构建是“通过心体的意向活动,化外部对象为意义世界中的存在”。王阳明强调“良知”就是意义世界,一切外部世界不过是“良知”的反映而已。如果没有“良知”与“致良知”则外部世界就没有意义。王阳明之“心体的意向活动”是由“心”所发出,其对象亦是由“良知”而产生的物(事)的印象,这种“意向活动”与“良知”同时发生而终归于“心”。对于不同的主体,天地万物常常构成了不同的意义关系,这个表明的是主体(我)在意义世界建构中的作用,就意义世界的建构而言,心固然为作用的主体,而意义世界则是其作用的结果。在意义关系中,心体与对象不可相离,无心体,物不能成其为意义世界的物,无对象则心体(灵明)亦不再是关系中的心体。另外,心体也不能完全在对象世界外凭空构造。由此可知,就自在之物惟有在意向活动中才能转化为意义世界中的为我之物言,心为体,物为用,就无天地万物亦无我的灵明而言,则物为体,心为用。意义世界中的对象既是为我之物,又有其自在性,就进入意义世界而言,它是意义关系中的存在,但是又并非完全同化于关系,因为它有外在于关系的自在性的一面,这体现了心体在赋予意义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10年3月,浙江省舟山市纪委在调查舟山市新城管委会某公司经理的违纪违法问题时,牵涉到一个行贿人——舟山市某仓储公司总经理朱某。朱某受到 In March 2010, Zhoushan Cit
摘 要:语文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与处理文字的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练习、巩固。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字词语句之外,还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这包括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内容安排以及文章寓意等,而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实际运用的重要性,导致小学语文整体阅读水平较差,对此将以阅读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仿写等方式培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鼻祖,在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以物化为切入点提出著名的物化批判理论,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的先河。本文以现代性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哲学变革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直接体现在主体的确立中,尤其是相较于近代西方哲学,这一主体性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人学理论在哲学
前言rn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高能耗行业中千家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一半,是能源消费大户.为了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中重点耗能企业的节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卢卡奇被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其论文集《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在该书中卢卡奇将总体范畴作为其理论系统基础,总体范畴由此成了西
对唯我论的批判思想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意义在于维特根斯坦试图通过对唯我论所代表的现象学语言进行批判,来辩护日常语言的合法性。本文试图从维特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