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可激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螺旋波的控制

来源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单层可激系统中螺旋波的动力学和已有的控制方案。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双层可激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的控制,以及高斯白噪声的对失稳附近螺旋波的影响。所做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研究了耦合双层(两个)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考虑行波的情况,对于不同的耦合强度,将出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单向行波同步、双向行波同步,以及双层系统的自发行波源。对于螺旋波情况,随着耦合强度的减小,双层系统会经历螺旋波同步、多螺旋波同步、螺旋波的消失(其中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以及失同步。研究了FHN系统中螺旋波的波头随可激性参数的变化。随着可激性参数ε的减小(ε越小,可激性越强),无耦合的单层系统会发生波头漫游,其运动轨迹沿简单圆、直线滚动、外圆滚线顺序变化。在外圆滚线中,波头运动区域随可激性的增强而减小。对于耦合的双层系统,我们考虑了当螺旋波同步、失同步时第一层中螺旋波的波头运动。同步时,在由初始时刻到同步的暂态过程中螺旋波波头会发生漂移;失同步时,波头的运动轨迹类似布朗运动。 其次,讨论了延迟耦合双层(两个)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可以发现系统中单点稳定态的存在依赖于耦合强度和延迟时间。在对应单点稳定态失稳的参数范围内,会出现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反向同步关系和局部同步行为。对于反向同步关系的情况,我们能在双层系统中观测到一类不连续的螺旋波和多臂螺旋波,其中,不连续螺旋波的可激部分由许多细条组成,这与最近在BZ-AOT微乳液实验中观测到的分段螺旋波应有本质上的不同。在单点存在稳定态的参数范围内,同样存在着螺旋波同步、多螺旋波同步、螺旋波消失和失同步等现象,然而,对于不同的时间延迟,它们所对应的耦合强度范围不同。 再次,研究了扰动周期和脉冲链中单点激发周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局部边界的周期扰动来控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由色散关系可知,脉冲链的速度依赖于脉冲链中的激发周期。我们研究了扰动周期和脉冲链激发周期的关系。对于均匀脉冲链,有几段明显的线性关系,反应了系统对扰动周期的分岔行为,分别对应着1倍、2倍和3倍等扰动周期,它们的存在与不应期和易损期的存在及特性有关。对于和谐交替的脉冲链,平均激发周期与扰动周期之比存在3:2的关系。由于不应期的存在,相向运动的可激部分相碰会消失,螺旋波和脉冲链对空间位置竞争取决于它们各自的激发周期。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用边界周期扰动来控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这类似于心肌中起博细胞的周期起博,而扰动周期的选择可以参考我们给出的扰动周期和激发周期的关系。控制效率取决于激发周期的差值。这种控制方法是比较普适的并且抗噪性较好。 最后,给出了时空噪声对于失稳附近螺旋波影响的一些初步结果,时空噪声能使漫游失稳提前发生。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教学能力,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本文从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和认知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两方面
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美育教学,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不是立竿见影,在本文中
线性和非线性离子波动模式的激发和传播特征一直是等离子体物理中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不仅在等离子体集体运动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等离子体诊断和波加热等领域也具有实
差生问题是世界级的教育难题,研究差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我发现,形成差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的影响,而是学习信心、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后进生指的是那些身体健康,但在班中表现较差,有时也指那些品行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当前小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转化和教育后进生问题.所以,本文在提高教育工作
中学生恋爱,是每个学校都不可避免存在的现象,这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眼里无异于洪水猛兽;而中学生同性恋,更无异于惊天霹雳.本文就这种学生同性恋现象进行有益探讨.
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将远程教育引进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满足了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提高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国内外
论文分析了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以及减贫的促进作用,重点分析了财政教育投入对减贫的作用具有空间外溢以及门槛特征,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教育投入的地区选择以及主
随着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各国的首要问题,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它一直是世界各国
今天从“闻思行赌”谈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