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语用学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语境要素的动态协同过程。语境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出于不同的兴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传统语境观将语境视为静态且先于交际而存在,从而不能解释动态的交际过程。但随着近年来语用学的飞速进展,语境研究方向也由静态语境观逐渐转至动态语境观。在对语境动态的研究上,Mey, Sperber&Wilson和Jef Verschueren都极具代表性:Mey强调,语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交际者在言谈交际时不断变动着的环境,交际者在语境中进行言谈交际,并在语境中获得对交际言语的理解;Sperber&Wilson创立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心理结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并指出语境是言语交际的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是人们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则弥补了以往语境研究中的不足,它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由不断被激活的语境因素和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动态生成的。语境产生于交际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并会顺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此外,该理论还指出,顺应是生物生存于世界上的关键,言语交际中,人类总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语言选择。不论是Mey的动态语境观,还是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都对动态语境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它们的研究却并未涉及跨文化交际语境。随着当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际语境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将以上述三个理论为基础,对这一特定语境中的动态系统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作者在文中试将语境划分为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交际语境(communicative context)和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在具体交际中,这三种语境相互作用,动态推进。从这个角度,跨文化交际语境可视为文化语境、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动态特征及要素的总和,而跨文化交际的主体,是整个语境的中心。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语境中,所有参与交际的相关语境要素都将在交际者的能动作用下,围绕着交际意图的实现进行动态的协同整合。其中,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语境并非象所涉及的参项文化语境那样固定和系统化,而是对参项文化语境要素在跨文化交际语境顺应性这一契合点上的整合。所有参项文化,包括主位文化与客位文化、源文化与目的文化,都必须服从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