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直辖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目前,城市建设已进入“二环时代”,住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山地规模住区大量涌现。在快速城市化与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激化的背景下,地下空间利用不仅是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城市环境与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对于山地规模住区来说,也成为了拓展住区空间的有力手段。目前重庆规模住区地下空间利用虽已有许多实践,然而,在城市层面,忽略了与住区外围城市环境的协调互动,在住区层面,尚未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又缺少与山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融合,同时地下空间内部具有多元化的功能构成、多级性的立体交通系统、多样化的居住主体和多类型的公共活动,如何处理这些由山地条件和规模属性带来的多层次关系网络和复杂特征,是目前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引入共生的视角,旨在通过共生策略与规划设计方法,促进住区地下空间与城市、与住区地面空间、与山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协调共融,并为地下空间内部各要素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以保证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高效、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与居民行为需求相协调的地下空间环境。 论文共六章,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研究的缘起,主要论述本课题的背景,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界定了研究对象、范围和相关概念,并提出了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住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和开发实践状况,总结了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经验和研究的不足,并梳理了共生理念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广泛运用。然后剖析了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的功能构成、分类及其开发利用的特征,并探讨了共生的视角对本研究的适用性与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研究的主体部分。 第四章是现状研究,总结了重庆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特征,剖析了地下空间在布局结构方面的问题,并对其中重要的三种空间类型(地下交通空间、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开敞性公共空间)及其空间环境的问题进行归纳,反思了目前住区地下空间利用在促进住区与城市协同方面的不足,以及住区地上与地下整合、地下空间与山地环境的融合,及其与居民行为需求的协调性方面的问题。 第五章从共生的视角,明确了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并提出了系统性共生构建策略、地上地下一体化共生策略、需求导向策略——与居民行为活动共生、因地制宜策略——与山地环境共生、文化植入策略——与地域文化共生五条策略。以此为基础,从中观层面探讨了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方法,以及地下交通空间、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和地下开敞性公共空间的规划方法,并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地下空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了强化共生的规划管理与实施建议。 第四部分为第六章,总结了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结论,并对后续研究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