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视角的重庆山地规模住区发展研究——地下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直辖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目前,城市建设已进入“二环时代”,住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山地规模住区大量涌现。在快速城市化与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激化的背景下,地下空间利用不仅是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城市环境与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对于山地规模住区来说,也成为了拓展住区空间的有力手段。目前重庆规模住区地下空间利用虽已有许多实践,然而,在城市层面,忽略了与住区外围城市环境的协调互动,在住区层面,尚未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又缺少与山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融合,同时地下空间内部具有多元化的功能构成、多级性的立体交通系统、多样化的居住主体和多类型的公共活动,如何处理这些由山地条件和规模属性带来的多层次关系网络和复杂特征,是目前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引入共生的视角,旨在通过共生策略与规划设计方法,促进住区地下空间与城市、与住区地面空间、与山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协调共融,并为地下空间内部各要素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以保证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高效、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与居民行为需求相协调的地下空间环境。  论文共六章,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研究的缘起,主要论述本课题的背景,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界定了研究对象、范围和相关概念,并提出了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住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和开发实践状况,总结了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经验和研究的不足,并梳理了共生理念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广泛运用。然后剖析了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的功能构成、分类及其开发利用的特征,并探讨了共生的视角对本研究的适用性与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研究的主体部分。  第四章是现状研究,总结了重庆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特征,剖析了地下空间在布局结构方面的问题,并对其中重要的三种空间类型(地下交通空间、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开敞性公共空间)及其空间环境的问题进行归纳,反思了目前住区地下空间利用在促进住区与城市协同方面的不足,以及住区地上与地下整合、地下空间与山地环境的融合,及其与居民行为需求的协调性方面的问题。  第五章从共生的视角,明确了山地规模住区地下空间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并提出了系统性共生构建策略、地上地下一体化共生策略、需求导向策略——与居民行为活动共生、因地制宜策略——与山地环境共生、文化植入策略——与地域文化共生五条策略。以此为基础,从中观层面探讨了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方法,以及地下交通空间、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和地下开敞性公共空间的规划方法,并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地下空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了强化共生的规划管理与实施建议。  第四部分为第六章,总结了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结论,并对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大学是一个制度化的文化传播和社会交流的机构,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代大学最重要的两项社会职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大学校园是其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完善、舒适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环境逐步改善,但公共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居住区环境的公共服务配套设计缺失首当其冲。2015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现代既有建筑作为历史沉淀的物质实体,肩负着见证时代变迁和延续固有文化
自工业革命以来,建筑和规划学者便开始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高层住宅进行研究和探索。高层住宅形态也经历了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想到1933年的《雅典宪章》,都选
理性主义设计风格是建筑学范畴非常重要的设计流派之一,历经多年多种思潮涌现,它们所提供的观念和方法,对我国建筑理论建设和现实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本文基于当代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推行绿色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绿色建筑,随着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颁布,北京、上海等地方绿色建筑评
学位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曾驻于武安市的冶陶镇冶陶村。在1946年到1948年期间冶陶村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秘密首府,曾一度成为晋冀鲁豫四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
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在这些传统建筑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更是我国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物质财富和智慧结晶。武安地区遗存有许
士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瑰宝,更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与内驱力。士文化对上影响着统治阶级政策策略,对下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伦理道德,渗透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