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对泥石流物源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n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山岳地区浅源强震,往往会引发大量的地震山地次生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次强震后发现在致灾过程中呈现地震-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模式,如四川炉霍地震、台湾集集地震、四川汶川地震等。这种灾害模式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和长久的灾害危险性,对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科学地认识评估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对中国数次强震后的泥石流、滑坡分布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对其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了总结。以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论文思路,首先讨论了震后地震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物源的关系,结合震后新增的泥石流物源主要来自地震造成的滑坡、崩塌堆积物的客观事实,后续对地震造成的滑坡、崩塌松散物质体积的估算,泥石流物源体积的估算,实现了地震对泥石流物源量影响的过程分析。本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根据地震后强震区的泥石流及其物源、滑坡的发育和分布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地震滑坡崩塌分布与相关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表明强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量的主要来自于地震滑坡、崩塌堆积物。强震区泥石流、滑坡都受控于地震烈度及发震断层。其中地震滑坡、崩塌还与岩性及地形关系密切,泥石流物源也与当地的地形条件、岩性条件等关系密切。  2、通过对世界范围的地震滑坡的整理,结合地震参数、地形起伏度进行了耦合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随着烈度和震级的增加,滑坡数量和密度增加,但地震滑坡数量差异较大,量级差异最大可达1到2个量级。在地形起伏度为150m左右的情况下,地震滑坡密度最大。  3、通过实际调查和解译的数据,以汶川地震研究区的滑坡、崩塌松散物质数据,建立了汶川地区基于面积和体积关系滑坡崩堆积物经验估算公式。并对估算公式进行改进,应用改进后的公式估算鲁甸灾区地震滑坡、崩塌总方量约为41459444m3。同时也对估算过程中最大的误差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区域性的误差主要来自对大型滑坡、崩塌灾害点的准确估算。  4、通过对泥石流物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表明其影响因子主要有流域因子,地形环境因子,以及沟道的岩性及距离发震断层的距离。除此之外,还尝试利用多因素对泥石流物源量进行预测估算,计算结果表明多因素拟合关系误差较大,并不适用。提出参考滑坡、崩塌的堆积物厚度经验公式和面积-体积经验公式对泥石流物源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面积-体积法和厚度法能够较好的预测泥石流物源量,其中面积-体积法的误差绝对值均值在25%。基于此,证实可以利用泥石流流域内的滑坡崩塌堆积物与泥石流物源量的关系来进行预测总量。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和中国的应用情况,阐述了ISP9000标准的应用意义,并通过数据等事实证明了应用ISO9000系列标准将是中国企业界
叠合结构作为一种优秀的结构形式已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其静力受力性能已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但叠合结构的延性还未进行定量研究.该文根据二阶段制造,二次受力的预应力混凝土
该文试验和理论研究了复合式衬砌力学机理及承载力.通过衬砌结构和相似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的模型试验,对单层衬砌结构和软弱围岩复合式衬砌(曲墙、直墙式)的变形、受力破坏形态
该文对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考虑地基上的成层性,根据常微分方程的标准基本解,推导了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公式,并将其程
该文在室内试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粘土的应力—应变—时间模型,并推导出比奥固结流变有限元方程.然后用室内外试验验证了该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砂井淤泥地基
探讨了钢管砼板柱结构节点的受力性能,对加强环各点的应力分布、节点受冲切承载力以及节点延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冲切破坏宏观上呈脆性破坏,但从微观上也要
该文基于振动控制、耗能减震原理,提出了二级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减震新体系,以求更加有效地抵御地震作用.该文对结构选用的摩擦材料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模型的滞回性
该文在广泛查阅、研究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以南昆线膨胀岩土为研究对象,对膨胀岩土膨胀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微观角度上将热力学这一工具加以应用,可以说是一种新
该文提出了一种计算软土地基中单桩荷载传递及沉降的实用计算方法——考虑桩压缩性的位移协调法,该法假定了桩的压缩量与桩侧土的位移协调,可考虑土的成层特性和桩——土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