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新闻事实核查的困境、反思及提升路径 ——基于2010-2020“年度假新闻”的内容分析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万物皆媒的时代,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并生成了自己对“真相”的判断标准,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守也愈发困难,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的发展更是导致整个社会走入了后真相时代,虚假新闻蔓延发展难以遏制。处于后真相时代,新闻把关难度加大,信息失实与新闻失范现象频发使得民众对新闻报道更加谨慎对新闻媒体丧失信心,事实核查作为保障新闻真实性和抑制假新闻及挽救新闻业颓势的重要举措重新步入大众视野。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和把关人理论的视角出发回顾了后真相时代和事实核查的起源与演变,并基于《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0-2020年共122条“年度假新闻”为研究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出当前国内假新闻的典型特点,再通过案例分析法归纳出诸如新闻生产中的伦理困境、媒介融合下的消息来源困境、核查能力困境等事实核查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践困境,并通过借鉴国外专业核查机构的核实精神、核查方法和实践逻辑来帮助中国媒体机构完成观念改革、制度变革和技术革新,提高国内事实核查的实践效果,争取达到减少假新闻等新闻失范现象的目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作为一种介于文学和新闻学之间的创作模式——非虚构写作,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涌现了一批非虚构知名作家。2019年,凭借新书《寂静的孩子》获得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的袁凌,作为新生代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丰富的作品、诗意化的语言以及始终保持对底层关切的视角,在非虚构写作当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文以袁凌非虚构写作以及其非虚构代表作品《寂静的孩子》为研究对象,通
我国正经历世界历史上速度最快、发展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城市格局开始呈现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发展越来越多元的趋势。竞争不再仅限于城市经济、科技与军事等硬实力的比拼,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构建。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城市的一张影视名片,承载着推介城市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精神面貌的责任使命,对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9年,以威海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城市宣传片为起始,中国城市形象宣传
“是……的”是国际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语言点,但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虽有部分教学研究,但很少涉及系统化教学法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文章选取了符合汉语语法教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一语法”理论,将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与标记性强调句“是……的”相结合,探讨该语言点的课堂教学环节。文章使用了语料分析、对比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总结归纳了“三一语法”的理论内容,确定了表强调“是……的”的
参与分配制度的固有功能在于解决金钱债权之间的执行竞合问题,本是一项纯粹的民事执行制度。但长期以来,我国参与分配制度却发挥的是对破产制度的补充作用,参与分配制度实际沦为了小“破产法”。参与分配制度在早期对弥补我国破产法的不足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法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积极作用逐步变质为了消极作用,并且成为导致参与分配制度功能异化与混乱的根源。在价值追求方面,破产制度侧重
工笔花鸟画在时代语境的转变中展现出不同的形式风格。“格物致知”思想观念下宋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出对自然的体悟,不断地探索着其中“物理”与“物性”,促成宋代绘画大繁荣的风貌并成为工笔花鸟画史上的经典,同时奠定了工笔花鸟画的形制基础。当代工笔花鸟画在多元的时代环境下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前景,而“格物”精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风尚标杆。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现代的审美方式并创作出具
本文主要以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为研究主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非全日制用工形式逐渐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而我国现行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法律上过于强调灵活性,缺乏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安全性保障。此文结合案例来分析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梳理非全日制用工的制度现状,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如合同订立存在不要式化、劳动报酬标准及支付制度不健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无理由化等,同时介
老龄化背景下,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继续就业或者再就业的现象已经愈发普遍。但遗憾的是现有法律并未对超龄劳动者予以明确规制,导致其劳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本文意在从法律角度对超龄劳动者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揭示超龄劳动者就业的法律属性,阐明现阶段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保护困境,同时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寻求保障我国超龄劳动者劳动权益的有效之策。全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界定文章论述需使用的概念入手
二十一世纪必将是由知识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一个世纪,关于知识产权理论的研究则需要不断丰富完善。为了研究著作财产权的正当性,通过梳理当下著作财产权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对比中西方著作财产权制度理论演进路径,认识著作财产权正当性的来源,并对当前我国在著作财产权方面存在的观念冲突和实践困境提出追问,在此基础上,结合财产哲学理论以及西方学者关于知识产权正当性解释的观念认识方法,建立起一种较为体系化的著作财产权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所采用的福利制度模式仅仅运行了20余年便难以为继。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后,美国福利制度仍然矛盾重重。探究美国福利制度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对于深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按照“问题提出——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对美国福利制度自大萧条至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福利制度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之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刑法讨论的焦点。其作为义务的来源问题很复杂,时常涉及道德问题。为了平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我国刑法在缺乏相应规范的前提下,司法实践往往更加侧重对道德义务上的考量。毕竟法离不开社会,法律规范的最终目的就是调整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公民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当今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却存在下降趋势。当社会关系中某一具体人因社会责任意识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