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煤级煤热解模拟过程中主要气态产物的生成动力学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95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成气藏中气体的化合物组成以及煤的人工热降解产物的化合物组成均表明,甲烷、低碳烃类(C2-C4)、二氧化碳、水和氢气是煤化作用过程中的主要气态产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这些气态产物的生成动力学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三种脱挥发分模型,但由于煤结构的复杂性,对这些产物的生成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系统的理解。由于系统的煤化作用理论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煤热解产物生成机制的基础上,因此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气态产物的生成机制以及热解产物生成动力学与煤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煤地质学、煤化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低煤级煤由于处于煤化作用的低级阶段,对低煤级煤热解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对整个煤化作用阶段的了解。由沥青化作用所导致的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引起了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突变性变化,其实质与机制有待于从分子水平上来揭示,因此本文重点对镜质组反射率分别为0.33%、0.47%、0.51%、0.62%、0.65%、0.70%和0.81%的霍林河褐煤(HLH)、义马褐煤(YM)、神华长焰煤(SH)、兖州(YZ)、铁法(TF)及平朔气煤(PS)和大同不粘煤(DT)的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对热解气态产物生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期望能深入理解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分子机制。同时,由于低煤级煤含有较为丰富的各种侧链和官能团结构,从煤分子工程的角度来说对其热解特征与机制的系统理解也是发展与深化煤分子工程的基础。本文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煤的大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各种官能团的分布,而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煤的聚集态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部分煤还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实验和拉曼光谱(RAMAN)实验。在对煤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煤进行了热重质谱联用(TG/MS)实验,研究了煤的热解特征和热解产物的生成动力学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对煤的FTIR结构参数分析表明,A(1703+1745)/A1618、A(1703+1745)/A(2800-3000)、A1745/A1618以及Har/Hal均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镜质组反射率0.60%)最小;而A1618/A(1703+1618)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最大。这就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特征和实质,为深入认识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打下了基础。2.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表征芳香层片的延展度La与表征脂肪链长程度的参数A2924/A2964线性正相关,而芳香层片的层间距d002与红外参数A(700-900)/A1460负相关。这说明在低煤级阶段脂肪侧链具有定向性,表现在煤微晶结构的延展度La不仅与芳香结构有关,而且与表征脂肪链长程度的结构参数有关。3.对煤的热解特征及热解产物的生成特征研究发现,煤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最低,且热解失重率在跃变点附近发生转折,主热解阶段(300-600℃)的活化能在跃变点附近最大,热解CH4、CH3、C2-C4、C6H6和H2的生成峰温均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最小,而CO2和H2O的开始生成温度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最高。说明煤热解特征参数及热解产物的生成特征参数、动力学参数均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发生了转折。这进一步证明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点附近煤大分子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为全面系统认识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打下了基础。4.对热解CH4、CH3、C2-C4、C6H6以及H2的生成速率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生成不是一个反应的结果,而应该是多种反应综合作用的体现,本文用分峰拟合的方法对各生成速率曲线进行了分峰拟合,并结合其生成和动力学特征对各基元反应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 CH4、C3H7及H2的生成为5个反应的结果,CH3的生成为4个反应的结果,C6H6的生成为4-5个反应的结果。(2) CH4生成机制:第一基元反应,对于HLH和YM煤,存在两种反应,一是吸附甲烷的脱附,二是甲氧基热解生成甲烷;对于其它5种煤,是以吸附或固溶体态存在的甲烷的析出;第二基元反应,含氧官能团脂肪侧链热解生成甲烷和乙基β位断裂产生甲基,进而生成甲烷;第三基元反应,主要发生的是长链烷烃类的二次热解生成甲基,并与甲苯热解生成的氢自由基结合形成甲烷,同时,亚甲基桥键断裂产生甲基和氢化芳香环的脱甲基反应也是该阶段的主要反应;第四基元反应,甲苯热解生成甲烷和脂肪链的环化和芳构化生成甲烷;第五基元反应为芳构化作用的结果。(3) C6H6生成机制:第一基元反应,可能是苯环上的甲氧基热解生成甲烷,同时导致苯的生成;第二基元反应,是大分子结构裂解生成苯;第三基元反应,为亚甲基桥键断裂和氢化芳香环的脱甲基反应,产生甲烷的同时生成苯;第四反应是链烷烃环化或环烷烃芳构化作用的结果;第五基元反应,是缩聚反应导致苯的生成。(4) CO2生成机制:低温时CO2的生成是羧基热解产生CO2和甲氧基热解生成甲烷和CO2两种反应的综合作用,较高温度时CO2的生成可能与煤中的含氧杂环有关,而700℃以后CO2的逸出与矿物质(主要是碳酸盐物质)的分解有关。(5) H2生成机制,第一基元反应,对于HLH, YM和DT煤而言,此反应主要是链烷烃环化脱氢,而对于TF,PS,YZ和SH煤而言,此反应H2的生成是两个反应的结果,一是甲苯热解生成苄自由基和氢自由基,氢自由基之间结合进而形成H2,二是长链脂肪烃二次热解会生成较为短链的脂肪类自由基,这些较短的脂肪类自由基进一步热解生成氢自由基,进而形成H2;第二基元反应,对于HLH, YM和DT煤而言,主要是环烷烃的芳构化形成H2,对于TF, PS, YZ和SH煤,主要是氢化芳香环脱氢;第三基元反应,主要发生的是芳环之间的缩聚产生H2;第四基元反应,此时各种热解气体基本结束生成,主要是H2大量生成的过程,是芳香体系脱氢的结果;第五基元反应,此时其它气体均已结束生成,只有H2仍在生成,是芳香体系增大的过程。5.通过低煤级煤结构演化及热解气态产物生成特征与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发现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在分子水平上的体现为含氧等杂原子官能团的脱除与缩聚反应相互之间竞争的结果。在镜质组反射率0.60%之前,以脱除杂原子官能团占优势,而在0.60%左右,则缩聚反应达到了第一次高峰,而随着煤化作用的进一步进行,则进入了烷基侧链的脱除阶段,缩聚反应被抑制,因此可以认为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发生实质上是缩聚反应占优势的结果,但是这种缩聚反应不是芳香体系的缩聚,而是残余的含氧等杂原子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官能团,导致分子体系的增大。
其他文献
在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电影急需寻求和拓展生存空间的大背景下,基于手机和电影两种媒介技术的交叉和互补而产生的手机电影,不仅拓展了电影的发展空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郊失地农民的数量大幅增长。无法融入城市、缺乏工作技能、竞争意识不强等各种原因,导致大批失地农民缺乏稳定就业而陷入贫困,成为城市贫困群体的主
背景:一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试图回答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的优劣,但目前研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在髋关节置换中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脾脏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因HCC合并肝硬化后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而进行部分肝切除联合脾脏微
现代汉语中语素、词、短语等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着彼此划界不清的问题,而且现行的汉语理论与汉语的事实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物就是“离合词”。“词本位”的
学生贷款的偿还和回收是参与贷款各方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保持学生贷款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计量了国家助学贷款在老政策和新政策条件下各自的偿还率、回收率和相对效率指数,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争是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教育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只是重复了哲学的工作,而没有真正意识到这场讨论的根本意义所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
名物研究是传统训詁学的一个方面,《尔雅》作为我国第一部词典,其后十六篇中存在大量名物词,本文以第十三篇《释草》收录的名物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名物词的梳理,总结草本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不可逆或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进展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多存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患者。C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