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强制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政府职能的扩大和依法行政理念相结合的产物。行政强制是保证行政机关顺利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使行政权的有力保障,是维护公共秩序和公民权益方面的有力手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自己的行政强制制度,在法制建设与法律监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随着“法治”观念的不断深入,以及行政相对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由于没有统一立法,行政强制在适用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规范的解决,影响了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行政强制法》,来规范政府的行政强制行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规范政府的行政强制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为目的的《行政强制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的出台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律不但有助于改善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更是着意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类型的政府行为正被纳入法治框架。 处于立法最前沿的《行政强制法(草案)》带着不同人的期望摆在了立法者的眼前,如何平衡不同阶层的利害关系,调整行政与司法的关系,使法案趋于完善,将是下一步制定的重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行政强制制度进行分析,并结合行政强制制度在执法过程的应用,从中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参照正在制定中的《行政强制法(草案)》对其系统的讨论研究。探讨在草案中已经规定的和尚未明确的以及存在争议的问题,期待找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法。 本文分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进行剖析,分析《行政强制法(草案)》制定的背景。第二部分通过了解制定中的草案,解读草案,并在次基础上对存在的焦点问题进行评述,掌握各方观点。 第三部分对焦点一“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进行讨论,分析此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提出作者观点。第四部分对焦点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进行研究,透彻分析我国现行模式,并借鉴国外模式,探究适合我国的行政强制模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