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焦利眠贴”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通焦利眠贴”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证实“通焦利眠贴”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入敷贴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30例。敷贴组使用“通焦利眠贴”敷贴鸠尾穴、神阙穴,每日1次,每次2小时;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1mg每晚睡前30分钟口服。两组患者以1周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第2疗程、第4疗程与随访时的PSQI积分与A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评价第4疗程、随访时总有效率;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1)PSQI量表评分:(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第4疗程PSQI总积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第2疗程、第4疗程PSQI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敷贴组随访时PSQI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随访时睡眠质量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西药组与敷贴组第2疗程PSQI总积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第4疗程两组PSQI总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PSQI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PSQI各项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2)AIS量表评分:(1)组间比较:第4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AI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第2疗程AI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第4疗程两组A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AI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总有效率:第4疗程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焦利眠贴”与艾司唑仑片对慢性失眠均有治疗作用;(2)“通焦利眠贴”起效速度比艾司唑仑慢,在用药4疗程后“通焦利眠贴”与艾司唑仑片对慢性失眠治疗效果相同,“通焦利眠贴”对治疗效果的维持作用优于艾司唑仑;(3)“通焦利眠贴”的不良反应较艾司唑仑片少。
其他文献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是当前乳腺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有研究报道免疫疗法对许多实体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水凝胶材料(a PD-L1+PLGA-GEM@Gel),可以在伤口局部释放吉西他滨(GEM)和抗程序化死亡配体受体1(a PD-L1)。建立4T1细胞移植的小鼠肿瘤模型并进行肿瘤不完全切除术(TRS),采用流式,TUNEL,Ki67和CD31等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估a PD-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运用白头翁汤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提供可靠的证据、临床实用价值,提供更为有效且丰富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肿瘤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白头翁汤组)30例,对照组(蒙脱石散+地塞米松组)30例,每天灌肠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通过对比治疗后综合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凉血方联合LG09老鹳草方治疗30例VEGFR-TK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VEGFR-TKI)所致Ⅱ~Ⅲ级HFSR(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的治疗疗效、手足疼痛缓解程度、KPS评分、中医症候疗效、HFSR分级缓解至Ⅰ级的时间以及
目的通过对足阳明胃经腧穴的主治病症进行系统的追根溯源的文献整理研究,尝试为规范腧穴的主治表述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建立相关的文献方法学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在针灸学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九部,现代通用的针灸学教材六部,对有关的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条文进行逐条检索、收集、整理。结果初步完成了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历代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胃经腧穴的主治病症进行了大体的归类与疏理。结论1.足阳明胃经头部腧穴主要
研究目的:通过温针灸治疗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探讨温针灸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象、免疫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价温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试验对象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68例癌因性疲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灸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予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温针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调平归源理论的渊源、内涵。调平归源法是李学军教授挖掘《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与脾胃相关的条文,梳理总结脾胃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参考张仲景、叶天士、李东垣、汪机等后世医家推崇的脾胃学理论,在全国名老中医马骏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创造性地提出的用于指导临床诊治各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具体而言,是通过调整阴阳、脏腑、寒热、虚实、升降、气
目的:本课题以中药外敷联合针刺作为切入点,通过前瞻性实验观察三阶梯止痛法与加用中药外敷联合针刺治疗轻、中度癌痛患者进行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药外敷联合针刺在轻、中癌痛中的作用及优势,为中医外治法治疗轻度癌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癌痛患者分别按照1:1的比例,采用完全随机的办法将入组病例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对于轻度癌痛(1≤NRS≤3)患者每日对患者实施中药外敷联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研究,观察中医药对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患有手足口病的小儿,其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符合入组观察条件的共82例,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记录分组:其中A组21例(普通治疗组)的方式为一般对症处理加热毒宁静滴、干扰素喷雾治疗,B组22例的治疗方法为普通治疗组基础上加胆木浸膏糖浆,C组21例方案为普通治
1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验证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并推广穴位埋线减肥提供临床参考依据。2方法按研究标准纳入肝郁气滞型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并用SPSS21.0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按拟定穴方选穴定位,对穴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开展穴位埋线规范操作,并告知受试者埋线后注意事项,隔14日埋线一次,女性
目的:应用温肾通督汤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肾阳亏虚型)临床疗效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以此总结温肾通督汤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01-2020.10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符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诊断的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