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物质特征与感知特征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下降和肥胖情况日益严重,儿童体力活动不足、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是造成儿童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重要行为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家庭居住地周围的社区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非常重要。大量文献证实了社区环境物质特征影响着社区环境感知特征,社区环境物质特征和社区环境感知特征也都会对儿童体力活动存在影响。但缺乏对社区环境物质特征和感知特征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共同影响路径的探索。基于此,本研究相应的提出了五点研究假设,并通过影响模型实证了研究假设的合理性。本研究探究了社区环境物质特征与感知特征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对于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促进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以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Arc GIS核密度分析、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法和中介效应等方法,构建了社区环境与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研究首先通过对研究区域内9-12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了包括4大类14小类的父母环境感知要素以及包括4大类6小类的儿童环境感知要素,同时根据改进后的CLASS-C问卷获取了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其次,用Arc GIS软件量化了研究城市的社区环境物质特征。通过以居住区为中心建立了500米和800米两个圈层范围的缓冲区,将主观感知和客观数据进行了链接。最后,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建立了相关的多个回归模型、路径分析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模型,探究父母环境感知和儿童环境感知两个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综合全面地探讨社区环境物质特征对儿童体力活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环境感知特征和儿童环境感知特征在社区环境物质特征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中,各自具有中介作用,也具有共同中介作用。即社区环境物质特征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存在直接影响,还通过影响父母环境感知特征和儿童环境感知特征而间接影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同时,在不同圈层范围内的社区环境物质特征和感知特征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此外,研究结果也阐释了具体环境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根据分析结果,在社区生活圈体系下从社区物质环境和社区感知环境两方面提出了促进儿童体力活动的社区环境优化策略。旨在优化社区环境,有助于建立儿童友好型社区,促进儿童体力活动水平,进一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达斡尔作为契丹大贺尔氏后裔,是北方游牧和渔猎民族文化带中唯一自族群创生起就定居的民族。在近八个世纪的繁衍生息间,形成独具特色的农耕定居聚落形态和以萨满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化。时至今日,全球化、城镇化、市场化、旅游开发等多元发展,裹挟着市场转型、资本增值、文化趋同等的建设力和“破坏力”,冲击着这一人口较少、地处边陲、经济滞后、民族文化濒危的达斡尔族,其民族聚落的原始风貌渐趋同化,原生文化渐趋失活。
随着以轨道公共交通为核心的低碳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对一站式便捷生活的追求,轨道交通综合体开始兴起。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入口空间是连接车站、综合体和城市空间的重要“纽带”,呈现高度包容复合的特征。然而现阶段研究对入口空间较为忽视,常把其归入公共空间、交通空间等,往往从单一视角如流线、换乘效率、热舒适、人性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缺乏整体视角的系统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探索轨道交通综合体入口空间复合化关键要素,吸取
历史街区作为一座城市记忆汇聚的场所,保留着城市随历史发展而产生的痕迹,保存着多年的历史建筑,记录着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因此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获取信息的途经也多种多样,人们对新科技、新技术以及经济利益等因素的追求过程中极易忽略历史文化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曾经由独特的历史背景孕育而成的城市风貌逐渐趋于统一,城市历史文化开始呈现衰败现象,以历史
长期以来,包括严寒地区在内的东北部地区体育场地数量相比于东部地区有着较大差距。中小型体育馆适建范围广泛,随着国家愈发重视体育产业,其数量在严寒地区将有较大增长。同时体育馆建筑空间体量较大,具有高能耗高碳排的特点。在全球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应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木材料是未来体育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严寒地区木构中小型体育馆的综合效益进行研究,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体育馆(以下简称为R
舒适的城市户外空间有益于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然而,在急速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面积的扩张打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逐步加剧,致使居民滞留室内,长期依赖建筑暖通设备满足其舒适性,不仅进一步刺激了能耗需求还对人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营造满足人民户外活动需求的环境是一项关乎民生的福祉,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户外活动场地,其设计不仅要满足舒适性需求,还有必要进一步考虑人
鸦片战争后,西方多国势力及文明相继而来,中国被迫打开门户,开始了近代进程。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19世纪末,哈尔滨受中东铁路修筑事件的影响转入到了殖民时期,从而开启了近代城市建设新进程。受政治背景、社会经济波动起伏、城市演进等因素,大批移民涌入哈尔滨,带来的多种文化相互交织传播,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多种风格的建筑,多种功能类型的建筑得以显现,哈尔滨在几十年中迅速由边疆村屯转变为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构
本文在城市空间追求人性化、精细化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探究绵阳市主城住区建成环境要素对居住安全感的影响。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全面梳理,确定本文安全感研究的具体概念,从交往安全感、活动安全感、交通安全感、治安安全感、隐私安全感五个维度去量化居住安全感。同时,筛选出可能影响安全感的建成环境变量,梳理出包括道路、建筑、植物、设施、环境质量、消极空间、防卫系统7类。研究选用问卷调研法进行数据采集。首先通过分
为提高粉煤灰利用率的同时减轻碳排放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本课题首先利用粉煤灰进行矿物固碳,随后将碳化后的粉煤灰掺入水泥基材料中,并进行标准养护及碳化养护,从而探究碳化粉煤灰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碳化时间(2h、4h)及不同水固比(0.1、0.15、0.2)下,低、高钙粉煤灰的吸碳效率,以及碳化前后对其活性、物相组成及形貌等方面的影响,发现粉煤灰碳化后碳酸钙的含量明显增加,形貌有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核心云的计算网络正面临长距离传输时延、回程链路带宽有限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边缘计算技术应运而生。边缘计算是一种倡导资源和服务下沉的新计算模式,能通过更快的服务响应满足网络内成倍增长的数据需求。然而,目前大多数针对边缘计算的研究侧重于任务卸载或内容缓存等资源分配问题,忽略了边缘计算资源拥有者是否愿意参与网络计算以及边缘计算能否有效促进网络发展等基本经济问题的研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式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城市街道作为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重点逐渐从对客体“物”的描述性研究转向对使用主体“人”的舒适性和幸福感的研究,基于人本视角的街景测度研究逐渐兴起。本文以街景图像数据作为空间载体,通过Res-Unet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处理技术,建构街道空间停驻意愿在线评价交互平台,对哈尔滨市主城区的1151条街道3066个测试点街景测度指标与停驻意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街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