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信息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使金融服务的覆盖区域更加广泛、服务成本更低廉、服务对象更普遍,能够不断提高服务可得性、覆盖范围与满意度,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城乡居民平等参与到金融体系中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情况,城镇居民在分配中更占优势,进而促使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日趋失衡,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的短板,均衡城乡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成本差异,扩大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为中小微企业、贫困人群、农村人口提供普惠、包容、共享的金融服务。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视角,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与现实背景,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拓宽内涵,为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文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及现状,总结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在影响机制方面,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总结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表现为降低金融门槛效应、削弱金融排斥效应和减贫效应,间接影响表现为通过“涓滴效应”和“亲贫式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引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通过构建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证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其次,以数字化程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衡量降低门槛效应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该指标在2016之后口径出现变化,因此该指标回归结果并不显著。再以覆盖程度指数和使用深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回归,结果证明削弱金融排斥效应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收敛作用。最后,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的改善程度最小。
  通过对于上述研究结论的总结,本文就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期更好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在宏观层面,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的政策指导,强化各地区的联动发展;在中观层面,加大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征信体系的覆盖范围;在微观层面,强化对于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同时在产品开发上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服务需求。
其他文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进一步加深了对金融监管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认识,纷纷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以降低系统性风险、尽可能减少未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英国将金融服务管理局划分为金融行为监管局和审慎监管局,前者负责监管金融行为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后者为英格兰银行下属机构,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美国出台金融监管改革白皮书,设立国家银行监管机构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日本更加强调金融厅
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中国非金融企业融资难,融资约束高,发展成本逐渐增加,转型升级压力大,产能过剩等因素导致非金融企业利润不断降低。金融资产投资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收益,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盘活自身的资产,提高资本利用率,因此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选择配置金融资产,造成整个实体经济的过度金融化现状。经济过度金融化不但会造
现阶段的市场竞争趋势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客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获取重要的销售客户保障了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客户的资金实力和购买能力越强,销售获得的收入就会越多。鉴于客户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大量的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了客户集中度给公司带来的影响。而本文从一个新颖的视角研究客户集中度对公司从银行借款能力的影响。  本
学位
近年来,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中国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中央不断强调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既可能源于金融系统内部,也可能源于实体经济的风险事件,其传染和扩散的渠道众多,难以通过微观监管防控,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另一方面,二十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行业,其价格是否偏离了正常轨道也一直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
学位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集中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领域,而忽略了操作风险的存在。然而操作风险始终存在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之中,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极大消极影响,监管当局逐渐认识到加强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急迫性与重要性。此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另一面也引发一系列的风险及挑战。故而,如何正确认识并准确度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从而
学位
中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随着大量的FDI流入中国,资本由量变达到质变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转化的纽带。本文由此出发,以中国金融市场中介作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在FDI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作用。  文章首先针对当前中国FDI流入的情况及金融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引出现有文献中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中介作用的不同观点。其次,文章探究各学者产生分歧的原因,在借鉴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国资本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举足轻重。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引入外资可能增强中国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可能给某些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外商持股比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理清外资在中国企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外资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基于委托代
学位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是完全的,决策者面临的是完全信息市场,因而所做出的决策都是理性的。但由于现实市场与理想市场之间的差异,导致许多现象并不能通过传统经济学理论来进行解释,因而不断有学者开始对理性假设进行质疑,从而带来了不确定性的产生。奈特在1921年《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首次阐明了不确定性的重要性,并对不确定性与风险进行了区分,认为风险是有确切概率分布或通过相关知识和理解能明确概率分
学位
在全球经济整体处于低迷状态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实体企业面临着内外需不足和经营收益下降的现状。与实体经济的下行趋势相反,金融领域迅猛发展,高额的回报率吸引着众多实体企业开始将资金投向金融市场。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上市企业将资金投入到金融领域势必会对其主营业务的投资和发展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企业价值并最终影响到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那么,实体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将会对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产生怎样的影响?企
学位
随着经济、文化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评价体系也呈现出多维化的趋势,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社会责任”这一概念逐渐为中国企业普遍接受。但近年来环境污染、消费者侵权、劳资关系对立等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频有发生,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应当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对企业主动发挥社会职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号召也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中国机构投资者经过20余年发展,现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