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病史属于国际学术前沿领域。目前,国内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成果集中在几个有限的领域中。近代上海不仅是经济文化中心,令人瞩目,它同样也是各种传染病的汇集地。传染病在上海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各界的反应,是一项学术与现实意义兼备的课题。虽已引起学术界关注,但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表现为没有专著问世,相关论述只是散见于一些社会史论著中,专题论文也较为零星。 本文在占有大量档案、报刊及其他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历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运用中西比较的分析框架、心态史方法并关注国家与社会力量消长态势等理论问题,初步探求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本文考察时段为1910年—1949年,仅选取对社会造成影响较大的三种传染病鼠疫、霍乱、麻风病为例,分三章探讨和平时期传染病对近代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方面的影响。由于三种疾病本身的特性及其对近代上海社会影响方式的不同,论述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对鼠疫而言,着重考察其对上海民众的心理影响;对霍乱而言,着重研究社会各界的应对;对麻风而言,则以上海发起成立的组织中华麻风救济会切入,审视社会各界对麻风问题的态度,进而梳理这一组织成立运作情况以及其所倡导的麻风救济运动的经过。 全文分四章,凡十三万言。 第一章考察鼠疫在近代上海的情况。由于上海缺乏传播媒介鼠蚤,故鼠疫对上海人口未造成较大的政治经济影响。更多的影响是心理上的。在应对鼠疫过程中,上海租界当局挟先进的防疫理念为所欲为,由于华洋在防疫观念上、在对疾病的反应和认知上有差别,导致华人的恐慌及租界当局与华人的对立。随着现代防疫效果的彰显和公共卫生网络的建构,民众迅速转变观念。 第二章论述霍乱在上海的成因、疫情,进而比较中西医在霍乱防治的差异以及民众对此的反应。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大量时疫医院的涌现,在运作方面日渐成熟,体现了近代上海公共领域在构建疾病防护网。直至1920年代,民间力量在应对霍乱侵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官方行动迟缓,1930年代后期,随着市政权力的延伸,覆盖市区的传染病防治网络才逐渐展开。由于两种网络职能不同,成为互为补充的基础。 第三章首先通过审视麻风问题,反应民众对麻风病人恐惧、歧视的态度。政府对麻风救济态度十分消极。救济工作主要由中华麻风救济会领导。由于民间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十分有限,使麻风救济事业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结语部分总结了传染病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一方面,造成劳动力、经济的损失并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促动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在应对频发的瘟疫中并形成城市救难机制的“上海模式”。此外还促进了城区一体化进程和城市环境的转变。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伦理法文化、礼法文化,这已为学界术所共识。而从现代公、私法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来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又是典型的公法文化。它以源远流长、系统完整的刑法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有价值的一部诗话著作,对后世诗论,特别是明代复古派诗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严羽和明代复古派都重点论说过的主要诗学观点入手,辨明《沧浪
论述了光伏电池背板的类型、优缺点和制作工艺以及性能测试方法,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光伏电池背板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当前国内光伏背板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要提高自身产品的
论文中分析比较了数据挖掘的分类和预测算法,重点研究了数据挖掘决策树分类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决策树的稳定性和效率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ID3算法存在的属性取值偏向问题提
云南省是一个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的省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云南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随着山区建设加快,近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已成了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之
目的介绍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方法应用介入性超声对87例患者进行妇产科的治疗和诊断操作.结果87例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操作的成功率达98.9%.结论介入性超声是在超声显像基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依靠廉价生产要素驱动产业发展的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
<正>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商品,自唐代开始就大量销往海外。清初,由于沿海抗清势力的存在,清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水,粒
<正> 一、前言矿床模拟法是根据已知矿床的各种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因特征,建立矿床模型,使某种类型的矿床模式化、典型化,然后分析研究评价区的地质特征与模型的相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