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登记研究数据库构建及应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r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登记研究数据库的构建研究背景: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其不同的临床特征(表型)及病理生理机制(内表型)产生了对药物不同的治疗反应。尘螨过敏性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哮喘类型。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相比,患者登记研究(Patient registry study,PRS)能更全面地反映哮喘患儿的真实身体状况、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目的:建立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登记研究数据库,对不同临床表型的患儿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数据库中的临床血样,进一步研究引起不同临床表型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患儿对治疗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为患儿提供更有靶向性,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按照患者登记研究数据库的方法来构建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登记研究数据库。纳入从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哮喘专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参加研究的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采集外周血样本。外周血样本进一步提取血清、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血清检测IL-4、IL-5、IL-13、IFN-γ等常见的炎症因子。其余未用全血、血清、血浆、PBMC冻存于实验室-80℃冰箱或医院生物样本中心。结果:目前数据库中共收集259名患儿的临床数据及血液样本,其中男女比例为164:95。54.83%的患儿存在过敏性疾病家族史,48.26%的患儿有被动吸烟史,69.88%的患儿出生方式为剖宫产。患儿总IgE(t IgE)中位数为469.00Ku/L,粉尘螨特异性IgE与总IgE比例(s IgE/t IgE)中位数和户尘螨s IgE/t IgE中位数分别为11.77%和14.0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中位数为7%,均高于正常值。根据治疗后c-ACT评分将患儿分为哮喘控制组与未控制组,初步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各指标发现未控制组患儿的t IgE、E%、Fe NO、Hb均高于控制组,而FEV1%、IL-17低于控制组。结论: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病例注册研究数据库,未来会进一步对数据库进行完善及扩大样本量。通过对数据库中患儿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储存的临床血样,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患儿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对治疗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为患儿提供更个体化、更有靶向性的治疗。第二部分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登记研究数据库应用第一节FLNA在过敏性哮喘及对ICS治疗反应中的作用研究研究背景: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 exhaled nitric oxide,Fe NO)能够准确的反映哮喘患者的嗜酸性气道炎症及预测患者对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的治疗反应。课题组根据ICS治疗后Fe NO水平对第一部分收集的患儿进行分组,通过RNA-seq技术获得两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上的差异表达基因。对RNA-seq结果进行二次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组患儿差异基因变化最明显的基因为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其在气道炎症持续组较气道炎症缓解组表达降低。而目前FLNA在哮喘发病或对ICS治疗反应中的作用暂无研究。目的:初步探索FLNA在过敏性哮喘及对ICS治疗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Cytoscape对RNA-seq结果进行二次分析以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选取差异表达变化最大的基因FLNA在第一部分收集的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上初步验证RNA-seq的结果。分析FLNA与其他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性。同时用HDM构建哮喘小鼠模型,比较其与对照小鼠肺组织中FLNA的表达变化。结果:FLNA在ICS治疗后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上的表达情况与RNA-seq结果一致,其在气道炎症持续组较气道炎症缓解组表达降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449)。在与其他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FLNA与FEV1%呈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r=0.499,p=0.03);与ITGB4表达呈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r=0.417,p=0.043);与ITGB7表达呈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r=0.488,p=0.015)。在小鼠肺组织中FLNA在哮喘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004),ITGB7在哮喘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105),ITGB4在两组间无差异。FLNA与ITGB7呈极强的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r=0.845,p=0.0082),与ITGB4呈强正相关,结果无统计学差异(r=0.608,p=0.110)。结论:FLNA可能通过作用于ITGB7参与了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及对ICS的治疗反应。第二节血清IgE异常升高过敏性哮喘患儿外显子测序分析研究背景:高Ig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该病患者血清IgE显著升高,通常超过2000Ku/L。这类病人在明确诊断前也可能仅表现为哮喘、湿疹等特应性症状。明确诊断需通过基因筛查,而基因筛查目前费用仍比较昂贵。我们在第一部分收集的患儿中发现有少数患儿其血清总IgE>2000Ku/L,那这部分哮喘患儿是否需要考虑高IgE综合征,并完善基因检查,目前对该问题尚无相关研究。目的:明确在过敏性哮喘患儿中发现异常升高的血清IgE是否需要常规完善高IgE综合征的相关基因筛查。方法:筛选出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数据库中血清t IgE>2000Ku/L的过敏性哮喘患儿。分析上述患儿临床资料,并将患儿入组时储存的全血送外显子测序。从OMIM数据库及文献中筛选出与高IgE综合征相关的突变基因并在外显子测序结果中查询是否存在该基因突变。对存在高IgE综合征突变基因的病例用一代测序的方法验证外显子测序的结果。结果: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数据库中血清t IgE>2000Ku/L的过敏性哮喘患儿共7例。其中4例存在高IgE综合征相关基因的杂合突变,3例无已报道或数据库收录的高IgE综合征的突变基因。对4例患儿行一代测序未检出外显子测序提示的突变。结论:对血清IgE异常升高的过敏性哮喘儿童,在无其他高IgE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时可不用常规行基因筛查。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HORMA domain containing 1(HORMAD1)其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多西他赛耐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分析检测HORMAD1在乳腺癌数据库中的表达。收集经过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及组织样本,评估其病理缓解情况,IHC染色分析HORMAD1表达。分
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130万,死亡人数约为35万,是继肺癌之后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大病因,是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第五大病因。它早期可以表现为无症状,只有在组织学检查时才能诊断。在美国,30%的50岁以上以及60-70%的80岁以上男性可能检测出前列腺癌灶。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约为1/10万。此外,由于大约80
研究背景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双眼弥漫性葡萄膜炎合并眼外的头痛、耳鸣、听力减退、白斑、脱发、白发和颈部僵硬等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已有少量的基因被报道在VKH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出现异常的mRNA表达,但是目前尚无VKH患者PBMC的mRNA转录组表达谱数据。目的采用mRNA测序的方法,对VKH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健康人的PBMC进行测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胶质母细胞瘤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突出特点是高侵袭和易复发等特性。胶质瘤在神经外科领域一直属于难治性疾病,尽管多年来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策略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改进,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但患者的预后并没有显著改善,总体的中位生存期约14个月,存活超过2年的不足10%。进一步阐明胶质瘤,尤其
目的:研究PRDX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PRDX2和p53蛋白的关系,同时揭示PRDX2在p53蛋白转录后修饰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在线数据库的方式分析PRDX2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慢病毒转染结肠癌HCT116及LoVo细胞,将实验所用细胞分为NC和shPRDX2两组。用CCK-8,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RDX2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W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细胞内蛋白纤维网络结构,在维持细胞基本形态及内部结构稳定中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与胞内多种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肌动蛋白微丝骨架(F-actin)是三类细胞骨架系统之一,其聚合、解聚及排列呈现高度动态变化。胞浆微丝骨架系统通过LINC复合物与核骨架(核纤层)紧密偶联,调控细胞核结构稳定、染色质结构重塑及基因表达等过程,在细胞正常生理或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有研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目均位居前列。尽管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早期筛查得到一定的重视,胃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仍未得到显著改善,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积极探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挖掘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靶点对于改善胃癌诊疗的临床现状将有着重要的意义。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
第一部分IGJ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探索乳腺癌转移的机制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IGJ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发生转移和未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筛选出有显著表达差异以及预后价值的目标基因IGJ。利用q-PCR验证IGJ在
目的根据最新的Cancer Statistics报道,在女性中,乳腺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一,死亡率排名第二。虽然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随着乳腺癌筛查的普及有所提升;但是现今针对复发及转移乳腺癌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抑癌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寻找新的抑癌基因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将有助于为预后的预测和综合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肿瘤中,抑癌基因常位于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区域(Loss
背景及目的大肠癌是世界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目前已有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但治疗效果有限,大肠癌的死亡率仍然排名靠前,因此寻求新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随着研究进展,大肠癌表观遗传学改变受到关注。单ADP核糖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但在大肠癌中的修饰水平及修饰靶蛋白尚不明确。本研究小组前期研究表明,催化单ADP核糖基化修饰催化酶ARTD8和ARTD14在大肠癌中表达较对照大肠组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