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短期观察桂枝茯苓丸方临证加昧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2008年5月1同至2010年1月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妇科初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桂枝茯苓丸方临证加味,煎制成400ml,每日早、晚各200ml口服;对照组在月经的第1~5天内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每周一、三、五或二、四、六三次口服,每次2.5mg;观察疗程为三个月。
结果:
1.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缩小子宫体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降低血清CA125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阳性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降低血清CA125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评分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缓解痛经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两组治疗前后围经期疼痛VAS法评估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缓解围经期疼痛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5.两组治疗前后性交痛VAS法评估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缓解性交痛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6.治疗组治疗前后体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增加体重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7.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显效1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安全性观察指标: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药物副作用如潮热出汗、痤疮等出现。
结论:
1.两组对缓解痛经均有较好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对缓解围经期疼痛均有较好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两组对缓解性交痛均有较好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两组对降低血清CA125均有较好疗效;
5.对照组对缩小子宫体积有较好疗效;
6.两组短期对子宫腺肌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并各有优势,桂枝茯苓丸方加味联合孕三烯酮治疗AM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